您的位置: 首页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0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0-09-04     点击数: 人次

蔡贤新代表:

你在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的建议》(第020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关于解放思想,树立、强化品牌意识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积极对接全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编制完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高起点规划实施现代农业园区15个,高标准建设优质粮油、优质果蔬、特色水产、特色林业4个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坚持“河谷平坝稻田+、丘陵山区果林+”,初步建成以优质大米、大闸蟹、小龙虾为主导的“稻田+”核心区2万亩、辐射区4.5万亩;建成以油橄榄、银杏和椪柑、枇杷、桃李等适生水果为主导的“果林+”核心区1万亩、辐射区5万亩,“油橄榄+白茶”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5000亩、辐射带动3万亩,“果林+肉牛养殖”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3000亩。引育并重培育“大业主”。多年以来,农业农村人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江品牌、推广开江品牌”的探索,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批诸如“鹅全食”、“绿升”、“宝石湖”等国内较为知名的品牌。

二、关于人才共享,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建议

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人才智力资源的支持,专业技术和销售方面人才的缺口已成为了制约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局在充分调查我县各农业企业人才储备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一方面建立了“开江县特色人才名录库”,以供我县各农业企业间进行人才横向交流,实现智力资源共享;一方面积极探索成立产业研究中心和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与上海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院校建立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形成特色人才的自产内生循环。

三、关于师从先达,引进国内、国际优秀企业的建议

近年来,我局一直致力于引进国际国内一些先进的农副产品生加工生产企业。得益于我县产业基础优势,“京东”、“正大集团”、“安佑集团”等一大批著名的企业先后在我县落地开花,开江县“全域京东农场示范基地”暨推进数字农业发展项目、开江县“大闸蟹、小龙虾、珍珠蚌”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能快速提升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项目已正式启动。

四、关于完善现有产业链,构建供产销一体化链条的建议

我县现有产业链受基础建设方面的制约较大,因此要有“大格局、总部署”的战略方案才能完全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充分考察周边省、市、县的发展前景后,我局提出了取道成南达万高铁、万州深水港、达万快速通道,布局川、渝、滇、黔配送系统,全力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产品存储、冷藏保鲜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战略布局。目前共建果蔬通风库6个,冷藏库51座25000余立方米,冷链物配送车14辆(配套建设大闸蟹、小龙虾特色水产分检中心及包装车间8个,配备冷链运输车8辆,组装式冷藏库16座),建设设施主要分布在果蔬、茶叶、生猪、水产主产区的任市、新太、普安、长田、长岭、讲治、新街、新宁8个乡镇,为农产品“产加销”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打造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推行“电商+商超+物管+社区实体店”配送模式,形成线上线下双向流通格局,推动开江农产品走向全国。农产品加工现代化。加快农副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依托现代工业园区,大力引进、培育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闲置转型和升级,组建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攻关团队,构建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壮大油橄榄、宝源白鹅等省级龙头企业,已启动大闸蟹、小龙虾精深加工厂建设,建成10万吨大米精深加工厂;形成了油菜、油橄榄、葛根酒、葛根粉、豆笋、茶叶等优势农产品为基础的加工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产品深加工年产值超60亿元。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三农工作的大力支持!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

                                  2020年7月8日

 (联系人:农产品加工与市场信息股 郑芳   联系电话:15982982901)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20号建议办理情况(B)的函.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