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务信息第十五期
●高层动态 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县内要情 我县三严格保基本推进医疗保险惠民生
我县乡村振兴初见实效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
永兴镇狠抓“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
宝石镇三举措强化冬季食品安全工作
●简讯
高 层 动 态
▲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日发布《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根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规定的出台旨在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的需要,也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
规定所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对于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规定明确,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和“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等内容的违法信息,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和“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内容的不良信息。
根据规定,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制定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细则,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黑色产业链信息处置等制度。
此外,规定还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应当文明健康使用网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用户协议约定,切实履行相应义务,在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形式参与网络活动时,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规定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转自中国政府网)
县 内 要 情
▲我县三严格保基本推进医疗保险惠民生 (1)严格审核管理。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强化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发生费用的实时监控和常态稽核,实现两定机构监管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住院人次64933人,住院总费用44571.56万元,基金支付27773.21万元,拒付金额1236.43万元,强力维护了基金安全。(2)严格内部稽核。在审核的基础上,稽核人员再次对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申报的医疗费用和异地就医未直接结算的大额医疗费用进行复核。截至目前,已复核异地就医手工结算1875人次,发现不合理支付97人次,减少基金支付32.1万元。(3)严格外伤调查。进一步完善意外伤害患者备案、调查管理办法,加大重点外伤患者入户调查力度,控制不合规支出。截至目前,登记备案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外伤患者813人次,电话核查外伤病人198人次,入户核查95人次,拒付70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62万元,减少基金支出51.3万元。(县医疗保障局)
▲我县乡村振兴初见实效 (1)抓示范创建,推动规划落实落地。聚焦创建省市先进乡(镇)和示范村目标,制定出台3个任务方案,分层次、分步骤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目前,已申报市级乡村振兴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9个,市上推荐我县申报省级示范村4个。(2)抓生态循环,推动产业更加兴旺。按照“以种定养、以养定种、有机循环”原则,全县发展“稻田+鱼、虾、蟹、蛙”产业基地3万亩、“果林+鸡、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基地5万亩,今年预计将实现年产大闸蟹、小龙虾、生态鱼等特色水产品700万斤以上。(3)抓环境整治,推动宜居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配置垃圾收转运车辆86辆,垃圾桶2500个,全县垃圾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健全。启动卫生厕所改造5348户,建成新村聚居点生活污水处理站1座、联户污水处理点2处,启动6个乡镇30个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规划建设。(4)抓文化建设,推动乡风文明创建。以“四城同创”为契机,统筹推进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推荐评选文明村镇129个,评选表扬了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诚信个人。(5)抓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治理有效。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成了11个乡镇、105个村、528个点位的“雪亮工程”建设任务,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6)抓农民增收,推动百姓生活富裕。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全县农村新增创业198人,新增创业企业20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1785人;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7亿元。 (县农业农村局)
▲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着力推行“全流程电子化” (1)项目应上尽上。工程建设项目坚持应上尽上,全部“平台”运行,实现从项目注册受理、发布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投标、专家抽取、评标、发中标通知书、收退保证金等所有交易环节“全网办”。1-11月,上线运行全流程电子化106宗,预算金额6714.3341万元,实际金额6444.1774万元,节约资金270.1567万。(2)助力公平公正。通过推行全流程电子化,所有交易环节“全网办”“闭环化”,有效减少招投标各环节中的人为因素干扰,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竞争环境。 (3)便利当事人。全流程电子化实行网上远程开标,将传统开标场地搬到网上,投标人不用到现场,只需按时在任意地方登录网上开标大厅,即可全程参与开标,真正实现让市场主体“多在线上跑、少在路上跑”,为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提供便利。(4)节约交易成本。全流程电子化,极大提升了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活动的高效性、便捷性,有效节约了交易成本,下一步,中心将按照“网下无交易、网上全公开”要求,围绕“一网一规”,不断改进软硬件设施设备、完善规章制度,继续稳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永兴镇狠抓“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 (1)加大回访力度。将诉求台账“点对点”反馈至各村(社区),要求各诉求征集人务必进行“一对一”回访,对当前“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整治情况整治进度进行说明,对当前无法进行整治的相关诉求做好解释工作和安抚工作,确保群众满意度。(2)完善整治方案。对于前期存在的整治方案不完善的问题,针对各类诉求制定详细的整治措施,明确整治责任部门、责任人,为整治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3)常态化开展整治工作。配合县级部门做好集中整治相关工作,如“场镇缺少公共厕所”、“场镇缺少停车位”等;针对能立行立改的诉求开展日常整治工作,如“场镇垃圾清运不及时”、“场镇交通拥堵”、“摩托车、三轮车、电瓶车不遵守交通规则”等,都开展了针对性整治。(4)持续开展宣传工作。要求各村(社区)以院坝会、农民夜校、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向群众宣讲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意义,以及相关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同时做好相关信息报送工作。(永兴镇)
▲宝石镇三举措强化季食品安全工作 (1)加大专项检查。召开食品安全专题会,有针对性地对全镇辖区内饭店、市场、超市、食堂等重点单位开展专项检查行动;重点检查经营者是否具有合法证照,是否销售假劣、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严格要求经营者整改。(2)强化监管管理。健全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落实镇、村的安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加大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冬季食品健康安全。(3)加大宣传教育。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宝石镇)
简 讯
▲2019年1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发文授予开江县“稻田+”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称号。(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