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开江县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栏

开江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市民构筑心理“防疫墙”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3-11     点击数: 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安全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不安全感就像病毒一样,在人们之间传递,它不可触摸,又悄然存在,对我们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国家疫情防控效果产生了巨大影响。”3月1日,开江县“抗击疫情·博爱在线--心怡心理援助空中课堂”准时与你相约。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祝必欢用甜美柔和的声音说道:“那么到底什么是安全感?疫情中,有没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提升安全感?今晚的主持人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安全感,是人们对可能出现的身体或心理危险的预感,以及应对处置时有力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的开江“幸福使者·母亲课堂”骨干讲师周婵娟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圆润柔美的声音,为大家娓娓道来。“安全感,是决定我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下面推荐几种与身体相关的简单方法,帮助大家提升安全感。舞动,是一种运用简单舞蹈动作或即兴动作去疗愈身心的方法。可以充实调动个体的潜力并释放内心深处的焦虑、愤怒、抑郁、悲哀等负面情绪。”

F55A2F8EF06B1E37DFB32724C1527DB4.jpg

EA00133429AF28A3C3AD0848DB75B8AE.jpg

  课后,祝必欢老师进行了精彩点评:周婵娟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生动形象。她无私地分享,就像三月里的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内心的安全感,还让疫情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得到了缓解和释放。我们也将把这种安全感传递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

  疫情当前,心理防“疫”和身体防“疫”同样重要,过度焦虑、恐惧、失眠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为使广大市民加强自身心理调节,做好力所能及的个人防护,调试好正确的心态,由开江县精神文明办公室、县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县妇女联合会、开江中学主办,开江县博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江县心怡心理工作室、开江县人民医院、开江县网格员志愿者服务队、开江县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承办并共同打造的“抗击疫情,博爱在线--心怡心理援助空中课堂”系列课程的开播,为广大市民开出了一份心理防“疫”的“大处方”。

7334E060E1367B1C66A623F01C005986.jpg

  “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焦虑情绪,转移注意力、放松身体、合理地宣泄情绪,并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还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等方法来缓解情绪。”从2月22日晚上8点开始,“抗击疫情,博爱在线--心怡心理援助空中课堂”第一课如期播出,心怡心理工作室公益讲师朱宏兰为开江市民讲解了如何调节焦虑情绪,为市民解疑释惑,进行疫情心理疏导。

  自2月15日开江县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后,因一些市民没有打热线的意识,还有一些市民根本就不明白在心理有问题时需要求助。如何更好地为市民进行心理援助?针对这一情况,开江县特别开设了“抗击疫情,博爱在线--心怡心理援助空中课堂”,更好地为开江市民提供心理援助,进行心理疏导。


  从2月22日开始,每晚8点准时开课,课程时间持续半个月。通过微课语音直播,课后合成音频,发布在各个微信群里;音频在各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进行广播播放。

  据了解,开江县“抗击疫情,博爱在线--心怡心理援助空中课堂”开设课程主要有三大类、十五课。一是“疫情中不同人群的心理调适”,即:疫情中普通民众的情绪调节;疫情中如何引导儿童积极应对;如何对疫情中的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如何对确诊病人、疑似病人、隔离观察群体进行心理援助;如何引导孩子通过绘画学习对新冠的科学防御知识;疫情中高三学生的心理调适;疫情中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调适;疫情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适 。二是疫情中的社会心理,即:如何不被谣言裹挟;如何应对恐惧心理;如何提升心理安全感;如何提升儿童的心理稳定感。三是疫情中的积极心理,即:疫情中的积极心态;疫情中的积极关注;疫情中的积极倾听;疫情中的积极情绪。

  每个课程结束后,为满足众多没能参加直播的市民需要,承办单位志愿者团队的友友们,听完讲课后意犹未尽,纷纷晒出以往周末出去露营、野炊的照片和视频,并及时将每节课的语音无私分享给微信群朋友圈的市民。每一个愉快祥和的夜晚,微信群里欢声笑语不断,久久不能平静,大家期待着:通过心里防“疫”和身体防“疫”,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