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26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欧云文代表:
感谢您对我县畜牧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在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议》(第126号建议)收悉。我中心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召开专题会并进行会商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基层防疫体系现状
我县现有13个乡镇(街道),125个行政村,37个社区、村级防疫员227人。12个乡镇在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加挂畜牧兽医站牌子(街道办未设畜牧兽医站机构,脱贫攻坚办公室人员兼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编制在农业服务中心没有专设畜牧岗位,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在人员编制总数核定上较改革前有所缩减,从现在编制数量设定看,现有人员超编严重,年轻人员职称无法评定。机构改革时共划转人员63人到各乡镇,现全职从事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人员仅37人、专职12人,导致防疫、检疫工作在具体落实上存在很大差距。
二、存在问题
(一)防疫力量削弱。乡镇站现全职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37人,其中街道办无全职从事畜牧工作人员,回龙、永兴、任市镇由于有生猪屠宰场,保留人数5人全职从事防疫工作,其余乡镇全职从事畜牧工作仅2-3人,讲治镇合并宝石镇后只有两人从事防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生猪保险、生猪生产、饲草饲料等工作,1人常驻屠宰场,1人从事防疫其它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工作开展情况可想而知。另外12名畜牧兽医人员兼顾乡镇驻村、农机、农技、农民工等其他工作,防疫全职人员流失率达41.2%,仅防疫免疫一项工作全年就需6个月到村到社指导入户,还不包括检疫、屠宰、生产等工作,任务颇重,而县上业务部门管理乏力,有时甚至表册都很难及时收回,乡镇工作落实存在有人管缺人做的境地。
现有村级防疫员共219名,其中50岁以上占73.5%,最高年龄80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9.9%。年龄大、文化层次总体不高,现有的部分防疫人员难以适应当前的防疫工作需要。同时村级防疫员因工资低、工作环境差、事情多、无保障等因素导致年轻人不肯干、不愿干。
(二)防疫意识不强。目前动物防疫业主主体防疫意识不强,受新冠肺炎疫情、非洲猪瘟影响,部分养殖户不愿防疫人员到场免疫,规模场无法入场监督指导,增加了防疫工作推进难度。乡镇落实属地责任面宽量大,县级部门联防联控有差距,主体、属地、监管、技术多方责任体系未形成强大合力,需多统筹多督导。
三、办理意见
(一)保障防疫力量。建议通过新招、行业内部调剂、调动等方式充实机构人员,由县农业农村局向各乡镇(街道)派驻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按照农业农村部“两项制度”要求以及定责定岗定人原则足额配齐动物防疫、检疫人员,至少确保A级屠宰场5名、B级屠宰场2名官方兽医专职从事屠宰检疫工作;加强辖区内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乡镇站人员及编制数量不因机构改革而减少。建议县委编办联合农业部门进行调研,摸清实际工作人员情况,适当向基层增人增编,定人定岗。为使村级防疫员招得到人,能干事稳得住,建议县级财政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基本达到与村小组长同酬。
(二)强化村级防疫员考核。建议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选聘及考核管理。一是把好入口关,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在聘用时应严格考察后聘用充实村级动物防疫队伍,二是加强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建立考核制度,签订任务书,对完成工作效果较好的进行奖励,无法完成工作的及时调整。三是通过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综合考虑畜禽养殖数量、防控指导区域面积等因素,在每个行政村配备1-3名村级动物防疫员。
再次感谢您对我县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我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做好动物疫病监测流调工作,夯实动物防疫基础。
开江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2022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