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庙镇:激发边界动力 赋能环境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八庙镇作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的桥头堡,充分抓住制度建立和执行及群众主体,不断激发边界动力,会同毗邻乡镇从加强污染跨界协同治理,到人居环境共建共治,镇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搭建跨界联管机制,同频共振、同步聚力。八庙镇打破区划限制,同毗邻乡镇共研人居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跨界联管机制,推进联管治理全覆盖、环境保护全升级。一是构建跨界联管信息共享平台,把毗邻乡镇人居环境整治、河道治理、垃圾清运、饮用水源地保护等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信息串联起来,不断通过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协商共治解决边界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问题。二是制定跨界联管重点区域清单,创新联席会议协商机制。把重要河流、重点聚集地、企业以及跨界项目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纳入联管共治清单,做到一边界一清单,根据清单通力开展聚居点人居环境治理、跨界道路治理、跨界河流治理、垃圾清运等重点任务。截至目前,共邀环境主管部门开展边界联合巡查执法活动6次,实现边界治理真正从“单打独斗”到“聚指成拳”的转变。
二、紧抓跨界机制执行,联巡联处、长效长治。一是“组团”联动巡查,集中边界力量对不同环境问题分类开展排查,建立环境污染隐患清单,打出联动巡查“组合拳”,让隐患更早发现。二是“定向”联动整治。对边界地区排查的不同环境问题由多地多部门齐抓共管,分级分类消除环境污染隐患,整治环境违法行为,让处置更迅速环境污染更小。三是“长效”联动保持。八庙镇同毗邻乡镇建立“月联巡、季联商、时分享”的跨界机制执行方案,保证跨界机制良好运行,边界治理效果长效保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今年毗邻乡镇共签订联管协议4个,开展跨界联巡6次,发现环境治理问题10个,已全部整治完成,联合执法行动3次,信息共享交流10次,实现边界治理真正从“纸上谈兵”到“行胜于言”的转变。
三、聚合跨界群众力量,共创共进、共建共享。为充分调动边界群众在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性,八庙镇联合毗邻乡镇共商共推跨界区域群众环境保护思想宣传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通过微信、流动宣传车、宣传标语、宣传资料等联合开展环境治理宣传活动5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河道治理等专项整治6次,开展各类文体及志愿服务活动8场,吸引200余名群众参与,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广大群众环境治理的主人翁意识,不断挖掘边界区域文化底蕴,提升环境治理融入人文风尚内涵。同时,该镇联合毗邻乡镇不断向上争取资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用于实施跨界区域厕所革命、跨界道路建设、跨界公路保洁维护等,实现边界治理真正从“单一攻坚”到“多维协同”转变,不断提升辖区内环境品质和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