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日报:“葡萄大王”的金灿人生
全国优秀农民工、省劳动模范、市优秀农村人才示范岗、创业标兵……2月27日,记者走进开江县新宁镇二里半村党支部书记廖灿位的办公室,一块块奖牌、一本本荣誉证书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70后”的廖灿位是一名地地道道、全身沾满泥土味的农民,身材矮小的他却有着无穷的致富经验,为当地村民创造出了巨大财富。
1989年,18岁的廖灿位初中毕业后便外出打工,因为身高问题,工作一再受挫,不久便回到了家乡——开江县讲治镇高峰村。看到乡民们仍在温饱线上挣扎的现状,想想自身的体力问题,他深切感悟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出生贫寒,穷则思变。回到家乡后,他先后在中央农广校、四川农业大学及省外农业科研基地学习取经。1995年,他靠仅有的300元积蓄,引进了第一批200株巨峰葡萄。为了让葡萄顺利生长,白天,他浇地除草,防病治虫;晚上,他将床被搬到苗地。夏天,他摘下树枝为小苗遮荫;冬天,他铺开薄膜为幼苗避寒。在廖灿位的精心护理下,葡萄苗一天天长大,第二年,株株苗子结出了又大又甜的葡萄。初试成功后,廖灿位信心倍增,又开始了大规模的嫁接、移栽,他的葡萄园也由最初的几分地,逐渐扩大到5亩、10亩、30亩……他也从一个穷书生变成了“小富翁”。
现如今,他的金灿果园基地已发展为占地600多亩的3个特色水果园区,辐射带动周边老百姓种植水果5000余亩,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解决村民就业3000余人。
他经历了成败起伏的创业艰辛,也感受了果红飘香的丰收喜悦,他感恩政府帮助其连续举办了数届“葡萄采摘体验节”。
“看到乡亲们淳朴的笑容和喜悦的神情,我感觉无比开心自豪!”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开江分会场上,他向当地群众发出感言。并表示,作为新时代农民,一定会把握大好机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当好产业兴旺的领头雁,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脱贫致富。
他说,农民在农业产业上的发展,得益于开江历来都有重农兴农、为农富农的光荣传统。
近年来,开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三农”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加大投入、创新方式,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221’工程+幸福美丽新村+乡村旅游”融合互动的发展路子,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首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县、中国橄榄油之乡、四川银杏之乡、省级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等荣誉,先后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600余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85个,创建省市“四好村”74个,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3万元,进入全省中高收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