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强化日常监督 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来源:廉政开江     发布日期:2019-05-07     点击数: 人次

——开江县下大力气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事”

“原先反映问题,村(社区)让去找乡镇,乡镇又让去找有关部门,老百姓办事很麻烦。现在,干部主动到家收集问题,还可以通过网上反映,事情办结后还会主动通知我们,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开江县甘棠镇八角亭村居民刘双和高兴地说道。
  这是开江县广泛收集群众问题,下功夫整治“群众不满意的事”的缩影。
  今年以来,开江县纪委监委认真落实监督首要职责,坚持“群众之事无小事”,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充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将日常监督贯穿于群众反映民生问题的收集、解决、反馈中,切实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事,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确保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在基层落实到位,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如何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着眼群众诉求收集“全”,强化明察暗访督“效”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全县组织开展“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收集”四大活动,动员所有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收集群众不满意的事46418件(次),其中面访收集意见43397件(次),网络调查收集意见557件(次),存量梳理2464件(次)。

为切实做到党员干部走访全覆盖、件件意见可追溯,县纪委监委协同县委目标管理办、县委组织部,对全县20个乡镇、25个县级部门进行了暗访抽查,对320名群众通过电话进行了抽查。同时通过随机走村入户“下访”的方式,详解了解党员干部是否进行了落实走访调查收集意见,发现问题30余个,并督促全部整改到位。
  着眼群众问题解决“实”,健全监督机制督“责”
  为确保群众问题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县纪委监委牵头建立了群众问题解决“统一分类转办,单位具体负责,纪委跟踪督办”机制,明确群众诉求提交、办理、反馈各个环节责任。
  成立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活动办),汇总各地各部门收集问题并分类转办,通过“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电话回访、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各地各部门解决群众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倒逼责任落实,推动群众问题解决提质提效。截至目前,县活动办分类转办问题2129件,督促解决1789件,督促解释疏导340件。

同时,县纪委监委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具有共性、代表性的“最不满意的10件事”,建立了县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分别负责督导机制,强化与具体牵头部门的沟通衔接,召开联席会议10余次,督促牵头部门分别制定整改工作实施方案,逐一明确针对性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务求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
  着眼群众权力保障“牢”,运用科技手段督“办”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开发了惠民110平台,将惠民政策宣传公开、民生事项收集办理、信访投诉举报、工作协调联络等功能汇集一体,为老百姓了解政策、反映诉求、监督权力提供“一站式”渠道,在平台开通群众反映问题网络渠道,拓宽群众反映问题及意见建议渠道,针对在线收集问题,由平台主管部门在系统内分类转办至责任单位。设置问题办理预警模板,将监督“嵌入”群众问题受理、交办、转办、反馈、督办、问责全过程。

惠民110平台自建立以来,共收集群众问题1242件,处理解决1211件,县纪委监委督办报警案件96件,回访群众满意率91%。
  同时,以切实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目标,县纪委监委督促各地各部门运用惠民110平台将财务收支、惠农补贴、服务事项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公开公示,方便群众办事查询,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着力促进议事决策阳光、透明,让惠民110平台成为便民高效、干群满意、监督有力的民生平台。
  “要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就是要强化日常监督,聚焦惠民惠农政策落地落实,注重跟踪群众问题解决情况,从细微处着手,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责任,以坚强的纪律作风保障群众利益。”开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王新亭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