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宁镇白云村紧紧抓住脱贫攻坚历史契机,立足本村实际,创新建立三项机制,有力有效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夯实了脱贫奔康基础,2018年集体经济人均纯收入达108元。
创新联动经营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找准基层组织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将党支部、党小组建在产业发展的链条上,推行“5+”(党支部+党小组+协会十基地十农户)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在集体、协会、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在发展集体经济中,由村支部领办、党小组分工负责,群众参与,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抱团”发展。主导核心产业1000亩“开江贡米”实行“5+6统”(“党支部+党小组+协会十基地十农户”和“统一标准、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联动经营模式,提高了规范化发展水平;500亩青脆李股权量化产业实行的村党支部牵头,村委会管理,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贫困群众共同参与的管护承包制度,切实增强了集体产业发展后劲。“开江贡米”将每年为白云村带来20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1600余元;青脆李将每年带来150万元以上的纯收益。
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产业发展活力。探索集体、合作社(业主)、农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既提高各方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搞活集体经济,又使利益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开江贡米”纯收益在全村2017年脱贫摘帽前按照“7:1:2”的比例分配给农户、合作社和村委会(作为村民集体收入),脱贫摘帽后按照“6:1:3”的比例分配给农户、合作社和村委会。同时,农户卖给贡米合作社的稻谷价格高于市场价30%以上。青脆李示范基地(包含零散栽植)及其林下种养殖的纯收益(除去土地租金、农资、人工、技术指导、运输销售等费用和扣除当年林下种植产业补助资金后结余部分)和业主承包费(承包期间纯收益的50%),在2020年前按照“8:2”的比例分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贫困户按股分红;在2021年至2023年按照“5:5”的比例分配给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在2023年后,除去原贫困户享受与当年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当的分红外,全部归村集体所有。此外,实行“飞地经济”模式,村集体入股10万元,发展“大闸蟹小龙虾”,拓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创新服务保障机制,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坚持多方融资,提供融资服务。整合村组干部和群众原始入股资金95万元、帮扶单位帮扶资金20万元、产业周转资金60余万元、股权量化资金50万元,申请小额信贷200万元,争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有效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基础保障。争取涉农产业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6口蓄水池、10口山坪塘、6处安全饮水工程、12口深水井,完成16千米产业道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水源匮乏、交通不便等“老大难”问题。多方寻求外力,提供技术支撑。与农、林、畜等县级主管部门建立联席机制,全方位保障技术服务,同时落实专人专门负责贡米种植、清脆李管护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