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莘莘学子 助力脱贫攻坚 福慧教育基金会资助开江中学14名贫困高中生
来源:县侨联
发布日期:2019-05-23
点击数:人次

2019年1月2日,加拿大“福慧”教育基金会四川代表处主动联系开江县侨联,决定拿出一笔资金资助该县品学兼优的贫困初、高中学生。这是该基金会第三次向该县贫困学生伸出“援手”。 2017年8月,该基金会资助该县10名贫困大学新生,每人每年4500元,直到他们完成大学学业。2018年8月,又资助了该县12名贫困大学新生。

为了把这个项目实施好,把这笔有限的公益基金用到最适合的人身上,2019年5月,县侨联联系县教科局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一道,深入开江中学,与老师们座谈交流,全面了解该校品学兼优的贫困高中学生的情况。

5月18-21日,县侨联协同县教科局、开江中学相关人员和学生所在地村(社区)干部一道,早出晚归,跋山涉水,不顾山高路远,晕车呕吐,克服饥渴和疲劳,坚持走村窜户深入贫困学生家中,了解家庭贫困现状、致贫原因和学生现实表现情况。

上图为:在灵岩镇灵岩社区张珊珊同学家中,母亲去世,两个姐姐远嫁,父亲在苏州务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还有一个弟弟在苏州上职业技术学校。

上图为:在八庙镇社区邓仕号同学家中,邓仕号为事实孤儿,父亲2010年在苏州去世,2011年母亲带弟弟改嫁,邓仕号随爷爷奶奶生活,因家中房屋无法居住,现寄住在大伯家。爷爷今年84岁,曾因脑溢血做过两次手术,奶奶今年80岁,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支气管炎,邓仕号是事实孤儿每月有400元,再无任何经济来源。

上图为:在家住新宁镇教师楼的胡鑫同学家中,父亲2016年患肝硬化,现在家中保守治疗,每年需医疗费用约30000元,奶奶一级残疾、眼睛失明,还患有高血压,全家仅靠母亲一人打工支撑(普工,月收入约3000元),家庭十分困难。

上图为:在与家住新宁镇民心小区的黄盼盼同学的外婆了解情况,黄盼盼父亲于2016年死亡,母亲汤川患有精神病、小儿麻痹症,智力低下,仅有1个低保,家中无经济来源。现在主要依靠外公接济,外公(83岁)一人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要负担4个人生活。现在外公瘫痪在床,外婆已经77岁,身体多病,担心黄盼盼今后无人照顾。

上图为:在家住甘棠镇玉河桥村蒋学银家中,家中共5人(爷爷、奶奶、母亲、妹妹),父亲于2012年患肺癌去世。母亲因高度近视(近视1300多度)在任市镇的一家屠宰场上班,每月有接近600元收入。家中还有80多岁的爷爷奶奶,常年生病,需要服药。妹妹现在甘棠小学读六年级。

上图为:在家住普安镇西大街陶霞家,家中共2人,父亲患淋巴癌,曾花费医疗费14万多元,于2017年10月医治无效死亡,母亲今年62岁,在家卖丧葬用品、捡垃圾,月收入约700-1000元,家中无住房,现租住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屋内,每年租房费用(门市和住房)约7000元,母女俩生活十分窘迫。

上图为:在家住靖安乡的阳璐家,因其全家人未在家,只能与其堂姐了解情况。阳璐母亲于2017年患脑瘤去世,父亲患有较为严重的肾病,现在广东务工,月收入3000元左右,哥哥在成都上大学,今年读大四。因其一个人在家中,因此周末在其姨妈家借住。

此次入户走访的学生涉及到新宁、普安、永兴、新太、灵岩、长田、讲治、甘棠、靖安、八庙、广福等11个乡镇26个村(社区)。从最初提供的30多人中筛选出家庭特别困难,本人品学兼优的14名高中学生,帮助他们缓解上学难的问题,为莘莘学子送去了一场“及时雨”,得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上图为:座谈会现场)

5月22日,县侨联召集县教科局、县妇联、开江中学相关负责人和14名拟受资助的高中学生在开江中学行政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县侨联主席丁维生亲切地与同学们进行交谈,向他们介绍福慧教育基金会资助我县贫困学生的情况,希望受助同学要努力学习、感恩奋进、延续爱心、播撒希望。

开江中学副校长吴应川代表开江中学对福慧教育基金会的慷慨之举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勉励在座的受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自强不息、感恩奋进、不望党恩、铭记侨恩,将爱心永远延续下去。

本次接受资助的14位学生分别是:张珊珊、陶霞、胡鑫、熊翊博、黄盼盼、杨希、刘成才、何江花、曾秋林、苏唯、蒋学银、阳璐、李名轩和邓仕号,每人将接受福慧教育基金会资助金2000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