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按照“产村相融”要求,开江县骑龙乡新店子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发展和培育椪柑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不断加快新店子村产业培育发展,实现建设一片新村、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让农民既能住得好,又能收入高,还能致富奔小康,有效地促进了特色经济发展格局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
一、产业发展的优势
(一)自然条件较好。骑龙乡新店子村位于开江县城西北部,幅员面积5.5平方公里,全村4个组,486户,1700余人。住户多居于山坡上,村中修建有环山水泥路,交通较便利。新店子村年均气温17.5℃,年降水1259.2毫米,平均日照1386.6小时,无霜期282.6天。土壤类型主要是砂壤、黄壤和红壤,磷、钾多种矿物质和多种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利于无公害果品的生产。
(二)发展基础较好。新店子村的农民有种植柑橘的习惯,并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经验。该村从事椪柑产业的农户数达407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3%,柑桔年产量已达150万公斤,从事柑桔产业生产的农民从椪柑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5000余元,占年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辐射和带动了周边村组900余户农民从事椪柑产业。目前全村种植椪柑、无核桔总面积2000余亩,其中高接换种示范春见(葩柑)、丑柑100余亩。
(三)政策优势。新店子村是全县51个贫困村之一。2016年末,全村共有贫困户93户296人,2017年整村实现脱贫。骑龙乡党委、政府抓住以产业脱贫的契机,提出了打造“水果产业园”的设想,新店子村成为水果产业园的重点基地。为帮助村民提高水果的种植管理水平,村党总支和支部先后组织和引导群众建立水果协会,为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发展。每年的12月,开江县特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暨醉美橘乡文化旅游节”,开展“桔子红了-走进骑龙”椪柑采摘游园节活动,今年已是第二年,作为活动主战场的新店子村,抓住活动契机,通过椪柑采摘游园活动、“文化采风”活动、“果树认亲结对帮扶”活动、“土特产展示销售”活动、“脱贫攻坚就业帮扶”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销售农产品,新店子村民得到了实惠,收入稳步增加。
二、存在问题
(一)生产规模小,产业无法做大做强。由于目前果树生产以户为单位,普遍规模小,经营分散。每户栽培面积大者三、五亩,少则数十株,全村范围内经营上规模的果园数量很少,这种状况不仅生产浪费大、成本高,而且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造成严重阻碍,也难以有效组织起来参与市场竞争。
(二)村民素质参差不一,管理水平较低。由于村民素质普遍不高,一方面表现在很难按要求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产品也难以达到优质标准。同时,种植户由于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能力不足,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经营理念的认识和接受均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难以适应现代水果产业发展要求,成为制约该村水果产业向深层次发展的瓶颈。
(三)生产管理中存在盲目性。农户在水果产业的发展中偏重于产量目标,缺乏科学配套的技术体系, 致使在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盲目性, 如化肥、农药使用过量或不合理造成的面源污染等问题加重。
三、新店子村椪柑产业发展建议
目前新店子村椪柑产销形势虽然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面对激烈市场竞争,要巩固提高在全县的优势地位,实现椪柑水果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仍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完善果树发展区划,引导实现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尽快形成特色果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认真研究制定果树生产发展区划,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果品产业的区域特色化、生产专业化、市场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水平。
(二)项目支撑,示范先行。作为贫困村,党员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干部始终走在群众的前头,带头闯路子,率先做示范,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群众看到希望和成效。
(三)依靠科技,提质增效。积极改良品种,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生命力。加大名、特、优、新品种培植力度。积极引进名、特、优、新品种,重点引进观赏类、特需类水果新品种,加快地方品种的换代升级;增加水果品种,逐步实现优良品种的系列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引进技术,对水果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成熟的单项技术,着力打造绿色、无公害水果基地,形成有效示范带动,全面提升新店子村水果生产的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