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精准调度下;在各乡镇、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力落实下,全县经济延续稳中有进、稳中有升发展态势,各项指标完成较好。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县GDP完成65.81亿元,增长8.2%,全市排第4位,排位比去年同期提升1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0.23亿元,增长9.2%,全市排第3位,排位比去年同期提升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全市排第6位,排位比去年同期提升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全市排第4位,排位比去年同期提升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162元,增长9.5%,全市排第2位,排位比去年同期提升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4亿元,增长11.2%,全市排第5位,排位比去年同期回落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6730元,增长9.1%,全市排第6位,排位比去年同期回落2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增长8.7%,全市排第5位,排位比去年同期回落2位。
(二)“四上一新”企业培育情况
截至目前,我县企业培育完成8家(全县任务19家),完成目标任务的42.1%;个转企培育完成88户(全县任务350户),完成目标任务的25.1%。
二、经济运行特点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全县经济增长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运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一是经济稳中有升。上半年,全县GDP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2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6%,拉动全市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GDP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亿元,增长3.2%,增速比全市低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3.0亿元,增长9.7%,增速比全市高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0.2亿元,增长9.2%,增速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
二是农业生产稳定。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2.9亿元,增长3.5%,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小春粮食产量增长0.9%;小春经济作物中油菜产量增长2.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3.1%;中草药材产量增长3.1%;茶业产量增长5.9%。受非洲猪瘟疫情等因素影响,生猪生产下降,牛羊禽稳定增长。上半年肉类总产量1.98万吨,其中牛肉产量增长5.2%,羊肉产量增长4.1%,禽肉产量增长1.8%。
三是工业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4.1亿元,增长8.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规上工业连续三个月累计保持在9.5%,与全市差距由去年同期的0.4个百分点缩小到0.3个百分点。企业效益较好,1-6月规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2亿元,增长68.7%,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60.4个百分点。
四是投资稳步回升。上半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0.4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3.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32.8个百分点,比全市高22.8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130.8%,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143.7个百分点,比全市高93.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总量占总投资比重达43.8%,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21.8个百分点。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投资达1.3亿元,增长553.7%;商品房施工面积增长104.9%,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增长105%;商品房销售面积9.0万平方米,增长881.7%。从项目个数看,全县施工项目215个,增长37.8%;本年新开工项目104个,增长235.5%;投产项目76个,增长38.2%。
五是消费市场回暖。上半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1-5月提升0.6个百分点,对全市贡献率达8.6%,拉动全市社消零增长1.0个百分点。从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社消零总额达1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8.2%。从消费形态看,餐饮业收入增长最快,收入增长13.2%,增速比社消零总额增速快2.0个百分点。
(二)经济转型稳步推进
一是三次产业发展较快。第一产业方面,小春粮食、经济作物产量实现双增长,畜牧业中牛羊禽养殖增长较快。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比一季度提升1.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方面,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尽管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但仍保持9.7%的高增速。第二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比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方面,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对经济贡献最大。上半年,服务业增速比GDP快1.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1.4%,分别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高43.7、10.5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分别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高3.6、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最大。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快。上半年,全县民营经济増加值达42.4亿元,增长8.2%,增速比全市高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总量占GDP的比重达到64.5%,比全市高2.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5.3%,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分别比全市高0.8、0.2个百分点。
(三)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财政收支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县地方共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增长8.7%,增速比1-5月提升2.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8.8%,非税收收入增长8.6%。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0.4亿元,增长22.8%,其中财政八项支出达16.5亿元,增长16.0%。对民生、科技投入增长较快,其中城乡社区、科学技术、卫生健康、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分别增长206.7%、109.4%、41.3%、27.4%。
二是金融业发展加快。上半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14.6%,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10.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4.9个百分点。金融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13.5%,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金融存贷款余额总量增长较快,全社会存款余额达225.1亿元,增长12.9%,其中住户存款184.1亿元,增长14.9%;全社会贷款余额91.6亿元,增长33.7%,其中消费贷款增长38.1%。
(四)民生指标表现较好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跑赢GDP。上半年,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781元,增长9.3%,增速比GDP快1.1个百分点,与全市增速持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GDP快1.3个百分点,比全市快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GDP快0.9个百分点。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是就业形势向好。上半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50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2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57.8%;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295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指标与目标有差距
上半年GDP、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项指标增速与全年目标仍存在差距。
(二)工业发展基础不稳
1、部分重点行业下降明显。煤炭行业1-6月增加值同比下降7.3%,拉低工业0.4个百分点;橡胶和塑料制品业1-6月增加值同比下降31.6%,拉低工业1.1个百分点;纺织业1-6月增加值同比下降25.1个百分点,拉低工业0.1个百分点。
2、工业投入下降。1-6月工业投资增长33.8%,增速比1-5月回落11.7个百分点。1-6月技改投资增长10.4%,增速比1-5月回落8.1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76%)。
(三)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1、入库项目规模小。1-6月,全县新入库项目累计133个,投资总额62亿元,项目平均规模0.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仅入14个,投资额4.62亿元,平均规模0.33亿元。
2、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滑。1-6月,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9.6%(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高达64.4%)。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入库项目少影响较大。1-6月,交通运输投资增速下降22.4%(交通运输投资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37.1%)。
(四)商贸服务业支撑不强
1、支柱企业少。商贸业方面,批发业企业上亿的目前仅有1家。服务业方面,全县23家规上服务业企业,仅占全市企业数量的5.6%;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11家,占全市企业数量的7.6%。
2、企业规模小。规上服务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仅400万元,相当于全市的36.5%;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平均营业收入仅215万元,相当于全市的39.8%。
3、批发业下降较快。受企业退库影响,上半年批发业销售额下降2.2%,其中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下降37.7%,拉低GDP增长0.2个百分点。
(五)城乡收入工作不实
1、乡镇重视程度不够。个别乡镇领导对居民收入调查工作重视不够,工作停留在安排部署层面,具体开展情况没有及时追踪。县统计局下乡指导发现部分乡镇领导对居民住户工作不清楚、不了解;对自己乡镇抽中的住户调查点、具体负责人都不清楚。
2、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新网点开展住户工作已一年半时间,县统计局入户指导发现,部分乡镇抽中村网点上制度牌内容空白,辅助调查员的访户日志、台账内容为空。
(六)企业培育效果不理想
目前我县“四上一新”企业培育仅完成目标任务的42.1%,从全市来看,与完成较好的大竹县差距较大(1-6月大竹县完成19户,完成目标任务的73.1%)。个转企完成目标任务的25.1%。下半年企业培育任务压力较大。
四、下步工作建议
总的来看,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延续了稳中向好、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下一步,要对标全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找差距,补短板,狠抓政策落实落地,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一)强化研判,狠抓精准调度
一是精准研判,准确掌握当前经济形势。统计部门做好精准研判,部门要掌握各自指标发展态势。二是深刻剖析,抓好提升。针对完成不理想的指标,相关部门要深入剖析,找准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措施,抓好落实。三是围绕目标,抓好调度。各部门要围绕全县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在项目落实、招商引资、企业培育、商贸服务业提升、两项收入基础夯实等方面狠下功夫。
(二)强化培育,狠抓升规入统
一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各相关部门强化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市场主体培育工作;落实好各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激发企业活力,争取培育一批企业,增加企业总量,提升发展质量。二是密切部门联动,狠抓企业入库。对达到标准未入库的要重点关注。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摸清企业实际状况,对符合入库要求的要及早申报入库,切实做到“应统尽统”。
(三)强化举措,狠抓收入基础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宣传。乡镇主要领导主要抓,加强入户宣传,让记账户消除顾虑,提高责任心,做到会记账、记好账、并认账。二是选优配优,强化培训。乡镇要加强对记账户及辅调员的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要及时调整,选派精兵强将,积极参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三是密切配合,强化考核。乡镇部门间要加强协作,统计部门重点做好业务指导,乡镇重点抓好工作落实,县农业农村局和县人社局重点抓好工作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