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上一新”企业基本情况
(一)企业培育完成情况
1-7月,我县四上企业培育完成8家,完成目标任务的42.1%。其中:工业企业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20.0%;房地产企业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200%;建筑业企业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200%;批零住餐业企业2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00%。我县批零住餐企业培育完成任务;房地产、建筑业企业培育均超进度完成;工业企业培育与任务差8家;服务业企业培育与任务差5家。
从全市来看,我县企业培育完成数比完成最好的大竹县(培育21家)少13家,比完成较差的宣汉县(培育4家)多4家。我县完成目标进度比完成最好的大竹县(完成目标任务的80.8%)低38.7个百分点,比完成较差的宣汉县(完成目标任务的14.3%)高27.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完成目标任务的36.8%)高5.3个百分点。
(二)四上企业在库情况
1-7月,全县四上企业数量170家,其中工业企业71家,建筑业企业16家,房地产企业6家,批零住餐企业52家,服务业企业25家。
从全市来看,我县四上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8.8%。具体看,规上工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11.1%;建筑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8.9%;房地产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3.2%;批零住餐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10.3%;服务业企业数量占全市总量的6.0%。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县在“四上一新”企业培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企业培育完成不理想,距目标任务还有不小差距,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各牵头单位在企业培育上主要体现在口头上,在落实上还不够。从1-7月企业培育进展看,仅住建局超额完成,商务局完成批零住餐培育任务。而其他部门培育进度不理想,与目标差距较大,比如服务业目前仍未成功培育1家;工业还差目标任务8家。
(二)协调配合有待加强。相关部门间在企业培育上仍未形成默契,部门间沟通不畅,各自为战,也导致了企业培育进展较慢。
(三)入库重年度轻月度。月度入库对当年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年底入库对第二年贡献较大。而全县相关主管部门对“四上”企业入库主要是轻月度重年度。平时对企业摸排不深入、培育力度不强,导致月度申报数量少、申报不及时、不积极,年底扎堆入库的现象。
(四)申报资料质量不高。企业培育申报涉及的资料多,标准高、审批时间紧。行业主管部门对升规入统资料把关不严。比如经常性出现材料准备不全或有误、扫描件图像不清晰、文字、公章模糊、提供资料的真实性缺乏考证等问题,也严重影响审批通过率。
(五)企业配合度有待提升。一方面,企业申报“四上一新”企业后,报表质量要求高、任务量加大,而大部分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另一方面,申报资料审核严格,往往要退回企业修改多次,企业有厌倦情绪,配合程度不高。最后就是企业升规入统担心缴税加重,存在不愿意入统的思想顾虑。
三、下步建议
目前已进入9月,时间紧、任务重,要采取超常规措施,下大力气狠抓企业培育,确保顺利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一要坚持领导推动与部门联动并重。主要领导要坚持每周一过问,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形成常态化推进“四上”企业培育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与统计部门要加强配合,优先对接近四上标准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升规入统;另外对摸排出的符合“四上”企业标准而未入库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明确挂包领导,一对一的引导宣传,争取尽快入统。
二要坚持宣传引导与政策激励并行。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难、经营难、配合度低、“身份”限制等问题,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专题研究、创造条件、解决问题,积极正面引导,转变企业观念,提升企业配合度。针对新入库企业,我们要加大奖励力度(全县2017年已就“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出台了具体奖励政策,各主管部门要清楚掌握,加大对企业的宣传),重点在财政、税收、金融、市场准入等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便利,尤其是要对项目投资、招商引资、企业扩大经营规模、体系建设、“个转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三要坚持梯队培育与入库指导并进。在摸清“四下企业”现状的基础上,我们要建好“三本台账”,即:在库企业、新开业企业、临近入库标准企业“三本台账”,同时要明确“四上”企业、“四下”企业、新成立企业等培育要求,逐一分类指导。对已经入库进升规的,重点抓好企业的生产和扩能,不断培育壮大一批;对接近“四上”标准的,重点培育,及时申报入库一批;对已经达到或即将达到“四上”标准的企业、个体户,积极引导转为企业法人,不断培育发展一批;对于新建或新成立、招引的企业,做到及时发现、动态跟踪一批。
四要坚持要素保障与督查推进并举。要完善企业各项基础设施,尤其是水、电、气、路等;重点是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实际困难,第一时间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企业培育推进情况、个转企情况的督查力度,每月通报,以督查督促“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工作扎实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