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聚力下好民营经济一盘棋,聚焦民营经济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落实鼓励引导支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提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前三季度全县民营经济运行平稳、稳中有升。
一、基本情况
(一)贡献进一步突出。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0%,比全市高2.0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0.3%,比全市高1.8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2个百分点。
(二)结构进一步优化。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8、28.1、29.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11.2:43.8:45调整为10.5:43.6:45.9,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0.9个百分点。
(三)质量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1%,与全市的水平持平。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8%、10.5%、8.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全市持平,第二产业比全市高0.9个百分点。从具体行业看,建筑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高2.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高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高2.9个百分点;其他行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高0.6个百分点。
(四)投资进一步加大。前三季度,民间投资达30.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6%,增长120.7%,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78.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大,发展活力不断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行业发展不均衡。从占比看,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的89.5%。其中增加值占比高于10%的行业有:工业、建筑业、其他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分别为23.0%、20.8%、17.1%和12.5%,这四个行业占73.4%;增加值占比不足10%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占比分别为4.7%、6.3%、5.3%。
(二)产业层次偏低。本县大多数民营企业为中小企业,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大多以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的传统产业为主,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也较低,整体呈小、散、乱状态,缺乏市场竞争力。
三、建议
(一)优化结构,推进产业改造升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大力引导、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做大做强新兴产业,积极扶持环境保护型、资源综合利用型、高科技导向型等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不断完善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二)加强指导,加大企业培育力度。要深入实施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计划,支持企业提档升级,全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抓好“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加强与企业沟通联系,做好业务指导,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和培育力度,确保应纳个“个转企”、“小升规”的企业及时入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