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四个坚持”提升区域合作“四度”
来源:县发改局
发布日期:2019-12-31
点击数:人次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和“提升东向开放、达万协同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建设达州东向出川、联动渝万对外开放合作门户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重要节点“两个定位”,加快建设东向出川“大通道”和“双35”中等城市,开江县坚持交通优先、产业为要,深化合作、优化环境,着力提升区域合作“四度”,打开了与周边县市区协同发展新局面。

坚持“交通优先”,拓展区域合作的宽度。编制《开江县“2018-2022年交通大会战”实施方案》,明确未来5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列出项目清单和任务清单,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外联”上的“一快、二铁、三高速”6条大通道建设;二是“四向拓展”上的16条“互联互通”道路建设。切实打通交通基础设施的“任督二脉”,通过“通道建设”,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成南达万高铁已开展路线走向方案研究,确定在我县境内修建高铁开江站,正在选址论证。开梁高速公路已完成可研报告修编,正在编制用地预审、规划选址报告、社稳评价外业调查、网络信息公示和水土保持方案排查工作。达万直线高速公路已委托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开展可研报告编制工作,预计今年内开工建设。与重庆市万州区、梁平区、开州区就合作推进道路建设相关事宜(与开州区拟合作建设国道G542线宝石至南雅段、省道S305线八庙至巫山段、县道X028线灵岩至分水段、县道X030线梅家至义和段。与万州区共同推进达万直线高速公路前期及后期建设工作,拟合作建设长岭到余家、八庙至弹子道路。与梁平区拟合作建设新街至文化、广福至文化道路)进行了有效衔接,正在拟草意向性协议。

坚持“产业为要”,挖掘区域合作的深度。聚焦培育绿色食品、健康家电、康养旅游、现代物流“4大百亿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建筑、生物制药“4大五十亿产业集群”,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引导目录,采取外引、内育、共建等方式,积极承接先发地区产业转移,全力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协作,有效提升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水平。现代农业上,已建成大闸蟹、小龙虾特色养殖基地1万亩,新建1万亩养殖基地已全面开工建设。“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受理通知书,拟与周边县市区对接共同使用此商标,在成都海吉星海鲜市场、重庆三亚湾水产品综合市场建开江水产品批发门店。已与京东农场达成意向性协议,推销开江特色农产品。新型工业上,利用普安工业集中发展区列入“全省经济开发区”的有利契机,启动“达万协同发展示范园”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争取达万合作项目,与万州区经信委协商洽谈共建达万合作飞地园区,初步方案已拟定。商贸物流上,做好任市临港物流园区和仓储配送基地前期工作,正在积极与市上对接,争取达州秦巴物流园区在开建园;普安物流综合园区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包装等前期工作,正与中农城投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完善区域性物流基地网络建设和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体系,已建成“川土生鲜”农产品共享式信息物流平台,与E棒棒APP同城物流信息平台达成合作共建意向协议。

坚持“深化合作”,探索区域合作的维度。一是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切实加强,与重庆市大渡口区教委达成战略合作,选派我县优秀教育领导干部赴渝跟岗学习,并与辖区6所办学效益好的学校达成合作,对口帮扶我县学校。与重庆市素质教育研究会达成合作意向,开展高考扶助计划。县人民医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肝病与重症感染专科联盟,与省人民医院建立远程会诊分中心。与达州市中心医院签订了医疗体协议。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了医疗联合体工作机制。二是社会治理联动联管格局初现,与宣汉县正在筹备签订《开江县与宣汉县全面深化政法工作协作框架协议》。与交界乡镇、村(社、区)深化了交流合作,全面展开社会治理联动联管。

坚持“环境优化”,造就区域合作的纯度。围绕构建互惠让利的政策环境、高效清廉的政务环境、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亲商重商的人文环境“五个环境”,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施“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由“20证合一”增加到“33证合一”。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上半年,新登记注册企业513户,注册资本78.6亿元,通过简易注销程序注销企业35户。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对所有审批事项编制业务手册和服务指南,对村、社区证明进行清理规范,清理取消不合法不合理证明88项。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实行一窗受理、联合审批、集成服务,今年以来,共受理行政许可事项6.4万件,行权案件4.2万件,公共服务事项149.8万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