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下工业统计的调查目的是反映规模以下工业基本情况、基本总量和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面临的突出问题。调查范围是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下的工业法人单位和全部个体经营工业单位。规下工业统计调查数据为GDP核算提供基础数据,对于准确研判规下工业经济运行走势、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规下工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代表性不强。样本企业的抽取都是以经济普查为基础,一旦确定后五年内不变,可经过五年有些企业早已关、并、转、升。
(二)调查单位变化快。与规上工业企业相比较,规下工业企业基本都是个体私营企业,缺乏现代规范管理意识和眼光,大多追求短期利益,生产不稳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和行业风险能力较差,生命周期相对较短。
(三)联网直报实施难。规下工业统计与规上工业统计一样,采取的是联网直报平台报送,但实施起来很不理想。规下企业规模小,条件差,效益不高,很少有专兼职统计人员,甚至有的企业根本不具备上网条件。
(四)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一是财务账不健全。规下工业企业管理不规范,为了减少成本,企业没有会计或是兼职会计。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甚至没有财务账,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通过估算,数据质量难以保证。二是企业法治意识淡薄。大部分企业不熟悉统计法律法规,不知晓统计法规定的报表义务不理解,担心泄露企业或个人信息,大多存在“怕露富”“担心统计数据作为税收依据”等心理,存在收入、税金等敏感指标瞒报、随意报送数据现象。
二、做好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工作几点建议
(一)摸清经普单位,及时补充有效样本。一是摸清经济普查单位。摸清经济普查单位是保证高质量的抽样框的基础,因此要扎实做好每次经济普查工作,把单位搞实、搞准。二是加强非目录企业核实。非目录企业是对退出调查范围的目录样本进行补充,提高调查精度,要认真排摸抽中样本村(居委会)范围内的非目录企业,将符合条件的新增企业及时纳入规下工业统计调查范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提高调查员积极性。目前,我县规下工业调查均是由乡镇统计员上门现场入户调查填报,但乡镇统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工作繁忙,导致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责任心不够强,如果能对调查员适当考虑一些补助,提高待遇,更能有效地推动规下工业统计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消除调查对象顾虑。通过上门走访、短信、微信、微博、“12.4”“12.8”法制宣传日活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让规下工业企业和个体户认识到设立统计台账、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是其应履行的义务和责任。并说明统计部门依法对其提供的数据保密,从而消除企业顾虑,做到如实提供数据。
(四)强化审核监督,提高数据质量。在保证源头数据准确的基础上,要不断加强数据审核监督,减少工作误差,使推算结果更趋于实际。一是逐级审核把关。乡镇调查员要对调查表进行审核主要经济指标以及逻辑关系,评估调查数据是否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县级专业人员要从同比、环比、当期等多角度严格把控规下工业统计数据,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二是实施质量抽查。在每季报表上报过程中,每次抽查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样本单位核实数据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要求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