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情况简析
来源:县统计局
发布日期:2020-06-17
点击数:人次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县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等领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呈现较大幅度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3月份随着疫情基本控制,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加快,一季度生产总值尽管负增长,但积极因素增多。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1亿元,同比下降3.2%,降幅比全市高0.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亿元,同比下降1.5%;第二产业增加值8.6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15.2亿元,下降5.4%。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8:29.7:52.3。

二、具体行业发展情况

分行业看,除工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正增长外,其他行业均为负增长。

从实现增长的行业看:

(一)工业方面。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2%,其中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全县规上和规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5.3%。

(二)房地产业方面。一季度,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增长2.9%,其中居民自有住房服务增长5.6%。

(三)其他服务业方面。一季度,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0.9%,其中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6%。

从增速回落的行业看:

(一)农业方面。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4亿元,下降1.3%。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下降1.5%。

(二)建筑业方面。一季度,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下降11.6%。

(三)批发和零售业方面。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下降12.2%。其中,批发业下降15.7%;零售业下降9.6%。

(四)住宿和餐饮业方面。一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0.9亿元,下降36.2%。其中,住宿业下降20.7%;餐饮业下降37.7%。

(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方面。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0.41亿元,下降11%。其中,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邮政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9.8%、20.8%、5.7%、1.7%、5.7%。

(六)金融业方面。一季度,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亿元,下降2%。其中,货币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服务、保险业分别下降0.4%、3.4%、6.7%。

(七)营利性服务业方面。一季度,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5亿元,下降1%。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下降5.2%、4.7%、11%、19.4%。

三、存在的问题

从一季度数据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行业受影响最大

一季度,工业中的采矿业增加值下降46.6%,拉低GDP1.5个百分点;建筑业下降11.6%,拉低GDP1.0个百分点;批发业下降15.7%,拉低GDP0.6个百分点;零售业下降9.6%,拉低GDP0.5个百分点;餐饮业下降37.7%,拉低GDP1.3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下降11%,拉低GDP0.4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19.4%,拉低GDP0.4个百分点。七个传统行业增加值2019年占GDP比重达到34.5%,一季度直接GDP拉低5.7个百分点。

(二)新兴行业发展比较慢

我县在管道运输业发展领域仍是空白,目前没有相关行业的企业在开江注册。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低8.6个百分点;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速比全市低12.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比全市低7.4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比全市低1.5个百分点;教育行业增速比全市低4.5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增速比全市低2.1个百分点;金融业中的其他金融业增速比全市低2.7个百分点。

(三)部分行业限上占比较低

四经普中的限上教育业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2.3%;限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2.9%;限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5.0%;限上卫生和社会工作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17.6%;限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行业增加值比重为25.5%。一季度,除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外,其他行业拉动我县经济增长0.14个百分点。总的来看,我县这些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限上占比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限。

四、建议

一是细化落实举措,力争扭负为正。一方面,按照上半年经济增速实现正增长的目标,进一步细化行业任务、明确关键重点、落实具体措施,全力以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市35条”“县22条”落实落地力度,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各行业各领域“挤水分、提质量、调结构、强机制、优环境、改作风”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千方百计对冲疫情对经济影响。

二是重抓企业培育,夯实经济基础。各地各部门要层层落实责任,完善激励机制,提前做好企业培育的谋划;统计部门加强业务指导,组织引导行业主管部门,集中培育一批个体户“个转企”,一批新开业“四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进一步增加数量、提升质量,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持续不断创新,加快发展新动能。要通过对外招商引入和对内政策引导扶持,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尤其是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等行业规上企业,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体商业中心、新农商综合体、星级酒店建设,不断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活力和潜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