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乡促旧产业“换筋骨” 让新产业“挑大梁”
来源:新太乡
发布日期:2018-03-19
点击数:人次

新太乡党委政府立足山地资源和传统养殖业优势,着力打造山地肉牛产业成为龙形山村的支柱产业,带动银杏产业转型升级,突破银杏产业发展瓶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为脱贫攻坚、群众增收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极引进山地肉牛产业,打造现代农业新标杆。

我乡依托区位土地、资源、生态等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进布局科学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建设良种繁育推广、饲料保障、畜禽疫病防控、科技支撑、质量安全体系,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乡共流转土地2200亩,通过合理规划利用山地、荒地、耕地,改良天然草地共1500亩,建植人工饲草地1200亩。另外,建设高标准牛圈舍1000平方米、大型库房1200平方米、风干机放置室600平方米、储草棚库2000平方米等。建立专家工作室1个、乡级畜牧服务指导站1个、村级联系点1个,实现肉牛产业科技服务乡、村两级全覆盖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

2、以引进新产业为契机,推动银杏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我乡龙形山村的支柱产业——银杏产业遇到发展瓶颈。由于白果产量猛增,而深加工产业相对滞后,出现了白果价格持续低迷的现象,对农民增收产生了较大影响。山地肉牛产业的引进,给传统银杏产业注入新的动能,在市场中找到新的起点。今年,我乡规划开发自然生态旅游观光综合项目,发挥已有的优势,做活产业。此外,我乡利用成片的银杏林、果林、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发展山地牧业,大力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业,走出了林下多种经营、持续循环发展的新路子。基本形成了“生态优先、统筹发展;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提质增效、立体发展”的初步框架。

3、创新工作机制,建强产业发展支撑。

坚持党建引领脱贫、党员带动群众,建立完善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直接挂包帮扶制度,抽调安排懂产业、会技术、善攻坚的班子力量,建立“支部书记引领致富、无职党员创业帮扶、困难党员关怀救助”党内激励机制,大力实施“能人培训计划”和“乡友回引计划”,全面汇聚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强大攻坚合力,把党支部建在银杏、肉牛、果林等产业链上,推动“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落到实处。推行“村党组织+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产业模式,“以奖代补”产业发展,最大限度让农民“土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就业得薪金、资金扶持得股金、进城务工得酬金”。成功回引乡友在龙形山村发展果林800亩,先后培养果林、核桃种养植大户2户、种养殖技术能手10余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