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坚持“安全为主、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环境净、景观美、面貌新、安全稳”的工作目标,以卫生治理、房屋整治、绿化美化、安全保障“四项重点”为抓手,精心安排部署,大力宣传发动,创新整治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辖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彻底消除铁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取得良好阶段性成效。
一、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铁路沿线环境治理领导小组,有关乡镇和部门设立相应组织机构和具体经办人员,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责任机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各负其责,逐级明确目标任务,抓好落实。先后印发了《开江县铁路沿线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开江县铁路沿线环境治理试点示范点位实施方案》、《开江火车站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组织召开专题会议12次,召开现场推进会3次,县级领导现场调研8次,精心安排,研究部署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户外广告和公示牌、列车广播、发放宣传资料、召开院坝会、入户宣讲、开展校园“小手拉大手”活动等多种形式,向铁路沿线群众宣传《铁路法》、《铁路运输法》等铁路法律法规和铁路安全常识,排查梳理安全隐患。截至目前,设立“双段长”公示牌15个,召开村社院坝会18次,张贴宣传标语17幅,制作大型户外宣传广告4幅,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开展爱路护路集中宣传活动30余次,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营造人人知晓、共建共享的浓厚宣传氛围。
三、明确任务,落实整治措施
按照“权属管理、属地管理”原则,县委、县政府对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进行了明确划分,开江火车站、任市镇人民政府分别负责铁路用地红线内、沿线两侧用地红线外可视区域(城镇100米、乡村500米)的环境整治工作,相关部门明确任务,各司其职,协作联动,加大整治。一是整治环境卫生。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对火车站站区、主要进出口、铁路本体以及隔离网内的卫生集中攻坚和日常保洁,清除沿线“白色污染”、路料堆放等。累计清理各类垃圾48吨。二是整治房屋。重点美化铁路站房、管理房等建筑物立面,拆除有碍观瞻、存在安全隐患的僵尸企业、废弃厂棚房、残垣断壁等,拆除破烂民房92户并复耕复绿、整治涉污企业20家。三是绿化美化。制定《铁路沿线绿化实施方案》,充分结合和利用“土地双挂钩”、造林绿化、乡村振兴等项目,投入200余万元,通过新建绿地、拆墙透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垂直挂绿等途径,实施绿化美化。今年完成绿化40余亩,种植红枫、石楠等绿化树木3000余棵。四是试点示范。投入3000余万元,在狮子庙村铁路沿线主干公路1.2公里两旁127栋民房实施风貌提升,目前已全面完成房屋风貌塑造、庭院景观打造、人行道、网线入地等工程建设,整体效果初现。五是排查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道口安全管理制度,实施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完善报警设备、防护设备、警示标志和地界标志牌。共排查出21个问题隐患,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已完成整治销号8个问题隐患,完成7处彩钢棚整治加固。
四、建章立制,确保常态长效
建立铁路部门和县乡村三级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双段长”机制,路地及各级之间紧密联系,加强联动沟通协调,明确各自工作职责,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和联系调度。一是各级建立联席会制度,每月召开工作协调会,通报整治动态,商讨整治事项,确保整治效果。二是强化路地联动,定期或不定期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会商整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依托“双段长”机制,路地同步协调推进整治。三是开展包片督导,由23个成员单位挂钩4个片段,采取乘坐火车查看、实地查看、核验资料等方式,每半月开展一次督查,并全县通报,限时整改。截至目前,共开展现场督查督导30余次,印发督查通报5期、督办整改通知7期、专报13期,通报批评4个单位,教育批评6人次,发放白牌1次。同时,将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绩效管理,与年度目标绩效挂钩,对整治任务不落实,组织不力、行动迟缓的,严肃问责问效,确保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