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特殊学校园丁送教上门—— “折翼天使”并未被遗忘
来源:县教科局
发布日期:2020-11-16
点击数:人次

“岩岩,这是什么?”“老师,这叫三角形。”“岩岩真聪明,再看看这叫什么?”“老师,这是苹果……”

11月13日,在回龙镇岩门子村的“特殊学生”岩岩(化名)家里,开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带着小黑板和自制教具,来定期给岩岩送教上门。

看着室内的特殊教学场景,呆在旁边的岩岩爷爷,不禁眼眶湿润。

岩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后遗症脑瘫,爷爷领着她去到开江县特殊教育学校读书,从小学二年级升到初中一年级,因心脏病经常突发且常伴有晕倒现象,使得她不得不“辍学”。开江县特殊教育学校热心的老师们,一直坚持到家里给岩岩补课,直到她初中毕业。


数学课上,老师在岩岩家的茶几上摆上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苹果、草莓、菠萝等贴图,耐心、细致地讲解图形等知识。即将下课,岩岩却依依不舍起来,“我会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好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岩岩的爷爷告诉记者,“每当老师送教上门,岩岩都显得非常开心,我们一家人非常感谢老师们为我孙女儿不离不弃的付出……”

而像岩岩这样的案例,全县共有30多例。

近些年,开江县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接过“送教上门”接力棒,坚持给这些“特殊的学生”送文化、送知识、送关爱,确保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残疾适龄少年儿童一个都不少。

随后,老师们来到新宁镇三里桥村的明明(化名)家里,开始对患有多重残疾的明明上课。除了“送教”,老师们还送来了教具、书本,水彩笔等。

明明的奶奶告诉记者,“明明没有处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他对送教老师非常有情感,每次看到老师,就咿咿呀呀地,高兴得不得了,我们盼着孩子在老师们的关爱下,能够慢慢好起来。”


在建设街钦钦(化名)家中,记者看到老师正在给患有脑瘫病的钦钦上安全健康基本知识课,老师们借助实物,教她认识生活用品,提升数数能力、生活技能。而且送教老师每次去都要为他带去书本。

据了解,开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对6至15周岁特殊儿童少年受教育情况进行了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为全县603名6至15周岁特殊儿童少年建立了完整的信息库。学校主动承担了102名轻中度特殊学生在校内就读、30名重度特殊学生送教上门任务。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还制定了《送教上门实施细则》,成立送教上门工作领导小组,挑选15名有专长、肯吃苦、讲奉献、有爱心的党员教师、青年骨干教师,专门负责送教上门服务工作。老师们遵循“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免费教育”原则,按照“一生一策”方式,制定送教上门学期教育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由1名党员教师和2名青年骨干教师组成1个送教小组,每月深入学生家庭进行“一对一”教学。送教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知识、康复训练、沟通交流、生活自理、家庭教育等。

这是一个可爱而又寂寞的群体,上天给他们开了一个残忍的玩笑,让他们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就体验世界上最大的不公平!当我们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当我们陶醉在音乐美妙中的时候,当我们受到小小的挫折而怨天尤人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那个无声的集体在城市的某个角落,那个寂寞而又颤抖的心灵....不要让冰冷墙壁贴到他们脆弱的心灵,我们要用微弱但又充满激情的心跳引发出爱心的共震!用这滚滚热潮,撑起绵绵真情,温暖一个冬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