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祝安康!
来源:县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0-12-21
点击数:人次

每年12月21-22日之间,是冬至

冬至时,黑夜最长、白昼最短

古人在看到“阴极之至”的同时

敏锐地感受到“阳气始生”

正所谓“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

所以冬至时的一句吉祥话

便是“迎福践长”

1.jpg

庚子年冬月初七

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二十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

冬至,农历十一月中

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2.gif

冬至大如年,所以好吃的很多。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这是人们熟知的。

3.jpg

饺子以河南为例,“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对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吃饺子的习俗,连带还有“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4.jpg

汤圆以浙江为例。冬至时,浙江人好吃“冬至圆”。在台州,擂圆是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而豆黄粉是用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再拌入红糖,味道香甜浓郁,配上糯米圆的细腻糯软,令人食欲大增。

5.png

 冬至饮食习俗颇多,四川人除了汤圆,在冬至时节还会吃羊肉。民间把冬至称为“过小年”,吃羊肉或者滋补品,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一块入口即化的羊肉,绝对是我们抵御寒冷的最佳利器,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6.jpg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冬至,祝安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