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淙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探索“1234”工作法,做到贴心、周到服务,叫响“开心办、满意归”政务服务品牌,取得了良好成效,赢得了群众称赞。
“1”,整合政务资源,提供“一站式”服务。淙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达到“七有”标准,设立政务公开栏,公开工作人员照片、业务职责,实行政务公开与服务指南公开透明,办事群众通过简洁明了的办事流程及政务公开,迅速提交办理事项。便民服务中心将劳动保障、自然资源、乡村建设、危(旧)房改造、司法、民政、农业服务、林业、教育等便民服务集中起来,设立对应窗口,实行窗口部门集中办公,目前,进驻便民大厅事项149项,各村(社区)办理事项94项。从服务语言、服务态度、服务仪表、服务质量、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六个方面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规范和要求,推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站式办结,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的“4+2”服务模式,如首问负责制,让接手政务事务的工作人员从受理到办理完结全程经手,出现纰漏直接追责;通过限时办结制,对属于乡镇办理的做到当日办结,针对群众看病后报销难的问题,工作人员收集报销凭证及相关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送达县医保局,使群众在第一时间报销医药费,为办事群众提供无偿、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2”,用好网络资源,开展“线上”“线下”两种服务。推广“天府通办APP”“四川省政务服务网”的应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线上”服务,做到“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给群众宣传政策,开展代缴代办、代理审批等“线上”便民服务,实现高龄老人生活补贴、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身份认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个人事项办理。除“线上”服务外,便民服务中心会同16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点积极开展“线下”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街道、村社区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方便了办事群众。
“3”,方便群众办事,发挥3种功能。发挥便民服务功能,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开展集中受理、办理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不动产登记、社会救助、户籍管理、危(旧)房改造等群众关心关注的便民服务事项,接受政策咨询,从根本上解决了曾经存在的群众“办事难”问题。发挥经济发展功能,解决服务企业“效率低”的问题。扭转以前服务企业速度较慢、程序繁琐等问题,推行企业免单服务,落实费用减免,清理涉审收费,审批材料复印打印免费,新开办企业首枚印章刻制免费、证照免费邮寄上门,推行错时、延时和预约服务。今年以来,服务企业15家,营造了良好的政商环境,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社会稳定功能,解决稳定工作积怨多的问题。便民服务中心既是办事场所,又是听取社情民意、处理矛盾纠纷的场所。今年以来,通过“便民接待日”活动,共收集问题6个、建议5个,启动矛盾协调机制与维稳机制,解决问题6个,解决率达100 %;采纳建议5个,采纳率达100%。对退役军人开展思想教育,开展心理疏导,使退役军人珍惜荣誉,退伍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中建功立业。
“4”,规范运作模式,推行“四个一”机制。淙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四个一”机制,即一个领导带班、一个窗口办理、一条流程到底、一套制度规范。按照这一运行机制,实行了“办理+代理”的服务模式,对于村(社区)提供的、凡是属于街道办理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条件具备,及时予以办理;凡属于县级以上政府和主管部门审批办理的事项,便民服务中心统一受理、全程代理,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减少办理环节。对申请材料不齐全的,填写补交材料清单,一次性告知材料清单及应知事项,减少群众往返数次,兑现了“不让群众跑冤枉路”的庄重承诺,对无法办理的事项,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