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人口发展情况
一是户籍人口逐年减少。我县户籍人口2016年达到峰值,达到60.46万人,2017年户籍人口逐渐减少,2019年全县户籍人口57.93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8.8%。
二是常住人口总体稳定。2015年以来,我县常住人口先增后降,2017年达到峰值,达到45.3万人。2019年常住人口44.9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7.8%。
三是年龄结构较为合理。2019年我县户籍人口中,0-14岁人口占比16.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比69.4%,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14%,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
四是人口增长偏慢。2019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3.89‰,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08个千分点。其中人口出生率9.12‰,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71个千分点。
(二)城镇化发展情况
全县目前有13个乡镇(街道)。其中1个街道办事处、11个镇、1个乡,全县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9%。
一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我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92%,比2015年提升5.4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8.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9%。
二是人口密度较大。2019年全县人口密度562人/平方公里,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5人/平方公里。从全市看,人口密度仅低于通川区、渠县。
二、存在差距
一是人口不占优势。从户籍人口看,全市有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渠县4个百万人口大县,我县人口仅高于万源市,但优势不大。从常住人口看,达川区、宣汉县、渠县3个县常住人口均超过百万,我县常住人口仅高于万源市。从人口自然增长率看,渠县、万源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超过千分之四,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大竹县、宣汉县、通川区,但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是城镇化水平不高。从建成区面积看,我县建成区面积仅大于万源市,与建成区面积最大的达川区比,相当于达川区的21.7%;从城镇化率看,我县城镇化率仅高于渠县,比万源市低0.01个百分点,比最高的通川区低29.33个百分点。
三是土地相对紧张。从行政区域面积看,宣汉县、万源市行政区域面积均超过4000平方公里,达川区、大竹县、渠县三个县行政区域面积均超过2000平方公里,而我县行政区域面积仅高于通川区,相当于宣汉县的24.1%。从耕地面积看,宣汉县、达川区、渠县三个县耕地面积均超过10万公顷,而我县耕地面积仅高于通川区,相当于宣汉县的35%(耕地面积为2018年数据)。从人口密度看,我县人口密度远高于宣汉县、万源市,也远高于全省、全国。
三、建议
2020-2035年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性阶段。我县要确保2035年实现建成区35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35万人的“双35”目标,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努力实现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要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县域集成改革试点等机遇,深入贯彻
二是抓好土地要素保障。我县地少人多,要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一方面大力推进全域土地增减挂钩,多渠道增加用地指标,有效缓解重大项目、重大产业用地供需矛盾。另一方面加大对现有用地的清理力度,盘活并提高土地使用率。
三是促进城镇人口增长。实施积极的人口调控政策,保持人口实现有质量的稳步增长。促进城区人口集聚度进一步上升,尤其是进一步增强重点乡镇和产业发展集聚区的人口集聚能力,促进常住人口和城镇化率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