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1.服务管理意识不强。目前,对小微企业的管理既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又存在缺位和监管不力的情况,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小微企业活力未得到全面带动和有效激发,为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技能培训、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的中介机构较少,服务难以到位。例如:我县市监系统重审批、轻培育,经信系统重规上、轻规下,商务系统重服务业、轻制造业,企业服务中心设于经开区内,精力仅放在园区企业上,对全县中小微企业培育的力度不大,作用有限。
2.发展思想观念不新。部分信贷机构和项目审批机构潜意识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仍心存疑虑和偏见,在银行贷款和项目审批等许多具体问题上,对小微企业仍存在歧视。不少企业经营者也抱着小富即安关门发展的思想,不思更大的发展,经营观念陈旧落后,缺乏资本运作、技术革新、设备引进等经营思维。例如:我县任市宏发豆笋厂,经信部门虽然多次上门动员其改善经营环境、改进技术设备,扩大生产规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争取升规入统,但业主只希望按照现有规模继续生产,不想再投资。
3.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很大部分小微企业主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不少企业的现场管理、制度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等企业基础工作不扎实,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基本上还是家族式粗放管理。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总体不太好。例如:豆笋加工业为我县传统行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但因企业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整合高桥豆笋、千里香豆笋等行业知名企业集中引入任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一直未能落地,品牌建设、行业标准等未建设完成,该行业也一直未能实现高效发展。
4.企业融资能力较低。小微企业主要依靠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进行的直接融资还是空白。此外,小微企业面临着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较高的筹资成本等问题,担保限制多、手续繁琐、担保费用高、贷款期限短,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的需要。例如:近年来,我县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继承家业、自我积累、以合伙集资的比例占到90%以上,而来自银行和信用社贷款等外源融资所占比例还不足10%。
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1.更新观念,提升中小微企业地位。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中小微企业作为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定期召开中小微企业发展座谈会,倾听企业心声、解决企业困难、鼓励企业发展,让中小微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中有为有位,营造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的活力,掀起全县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高潮。
2.完善机制,理顺中小微企业管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宏观管理、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上,在规范、引导上下功夫,积极主动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将小微企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和安排,不断研究解决发展工作和有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和完善现行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小微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为上级党委、热门思想汇报政府加强指导、调控、管理提供依据。重视和加强对小微企业服务的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人才、技术、政策、信息、市场开拓、法律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3、创新服务,优化中小微企业环境。当前应着力在融资领域改善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在统一服务待遇上,各金融机构打破所有制界线,在融资、结算、汇兑、转账、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制定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等级评估和授信制度。同时,有关部门提供信用信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档案库,为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建立信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