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开江县GDP完成25.71亿元,增长8.0%,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2个百分点,全市排第5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5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0.2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全市排第5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3.7亿元,增长9.7%,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2个百分点,全市排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7.1亿元,增长13.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比1-2月提升0.3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全市排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下降23.8%,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9.1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27.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5.0个百分点,全市排第8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727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3615元,增长9.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8亿元,增长8.6%,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比1-2月回落139.4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全市排第7位。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从完成情况看,除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外,其它指标顺利完成“开门红”任务,投资、财政收入指标排位不理想。
(一)GDP相关核算指标增速下滑较快
公路交通运输指标中,开江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增速为-13.1%,与力争增速差20.1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8.0个百分点,与增长速度最高的通川区低34.6个百分点,比万源市、达川区、经开区分别低4.8、5.0个百分点。批零住餐指标中,限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零售业增速12.5%、10.6%,与力争增速差3.5、3.4个百分点。房地产指标中,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89.9%,而去年同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340%,增速相差429.9个百分点。与力争增速相差109.9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2017年全县一二三产业的三次产业结构比27.0:28.8:44.2,而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35.2:44.4,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11.6:38.7:49.7,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7.9:40.5:51.6。我县一产占比分别高于全市、全省、全国6.7、15.4、19.1个百分点,但一产业对我县GDP贡献率仅13.9%;三产业占比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全国0.2、5.5、7.4个百分点,三产业对我县GDP贡献率57.2%。目前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是发展的主动力,对我县而言产业结构的“畸形”严重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服务业规模、壮大服务业总量势在必行。
(三)工业结构不优、规模偏小
从工业经济总量看,2017年达州有4个县市区规上工业产值达到200亿以上,1个县达100亿以上,而我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总量74.5亿元仅高于万源市(57.9亿元),也反映出我县规上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拉动经济增长乏力。从规上增加值占比来看,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的74.5%,而全省目前平均水平达90%,规上占比与全省平均水平差15.5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增加值占比仍然较大。而在GDP核算中,规上工业核定比重为77%,规下工业核定比重仅为23%,一季度规下工业在核算中核定增长速度仅0.4%,规下占比大间接拉低了GDP。从轻重工业发展来看,我县轻重工业增速差48.8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也不利于工业健康发展。从行业来看,全县煤炭工业增加值下降69.4%,煤炭工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下降33.2%,而1-2月增速为52.6%,比1-2月增速下降85.8个百分点,数据波动较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趋势明显
从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全县投资完成14.6亿元,增速下降23.8%。总量与预计开门红完成21亿元相差6.4亿元,与目标增速相差33.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低39.1个百分点,比1-2月增速低27.8个百分点。从三产业投资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速下降73.6%;第二产业投资增速下降5.5%;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22.3%。从工业、民间投资看,工业投资增速下降5.5%,比1-2月增速下降56.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速下降20.6%,比1-2月增速下降0.9个百分点。从项目个数、总投资额看,本年新开工项目仅1个,去年同期33个,同比下降97%;施工项目115个,下降56.1%;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89.03亿元,下降20.1%。
(五)商贸服务业动力不足
一是缺少支柱企业支撑。目前开江县商贸企业、服务业企业数仅占全市企业平均数的比重为74.5%、45.1%,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限上企业仅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企业规模小。开江县2017年平均每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仅715万元,比万源市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低50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445万元。截至目前全县上千万元大型服务业企业没有一家;三是新兴服务业发展慢。“三新”、“四众”新模式服务业发展缓慢,整体竞争力不强。
(六)城乡收入基础不牢
一是部分调查点上报原始数据低。从一季度城镇、农村调查点数据看,记账收入远低于正常水平。二是联网直报平台数据直报不好把控。网上直报平台数据一经录入,严禁修改,对录入员业务要求高。三是漏记太多,记账笔数不足。根据一季度监测数据显示,部分点账本记账笔数不足,所有点都存在记账户收入漏记的现象。四是账本填写不规范。从记账户账本来看,部分账本封面填写不完整,编码不准确。五是补贴标准低,到位不及时。据了解,记账户补贴半年才发放一次,到位较慢;现在录入数据审核要求严、录入量大,但补助标准仍是五年前标准50元/月,标准较低。影响记账户、辅助调查员积极性。
(七)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资金短缺现象明显,部分企业运营困难。目前市场人工工资高、资金占用增加、企业研发成本高、市场销售不理想,再加上金融部门扶持力度小,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如峨城杀菌钱包、金宝再生资源、莉丰电线电缆,人工工资高、融资成本、研发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企业发展。二是企业招高级技术人才难。尽管通过举办招聘会,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技术工种要求高的人才严重缺乏,本地高级工外流,外地人才不想来从而导致企业仍然缺乏人才。比如炬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目前厂里仅只有2个数控人员,虽然订单多,设备齐全,却不能发挥企业最大的产能。
三、下步工作建议
对于完成二季度目标任务压力较大,全县上下必须高度重视,勤督促、找差距、想办法、添措施,全力以赴完成好上半年各项指标任务。
(八)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要进一步优化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旅融合产业,利用“三农普”成果有利契机,积极向省市争取,将一产业增加值调整到农林牧渔服务业或者第二产业中;同时积极与发改、经信等部门配合,加强对第二产业的摸排清查,利用“四上”企业、“小升规、个转企”有力机遇,政府将目标任务压实到乡镇,培育壮大一批规上工业、建筑业企业,早日升规入统,进一步壮大第二产业;各主管部门、乡镇借助“四经普”,全力摸清服务业企业、个体户,依据法规、利用政策,双手段相结合加快“个转企”工作,加快培育规上服务企业,部门同时做好指导、服务,做到应统尽统,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争取最短的时间将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到全市平均水平,确保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九)进一步强化经济指标
按照县委、县政府印发2018年目标任务文件要求,按照指标谁主管谁负责,对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格逗硬;部门要密切关注涉及指标运行态势,做好涉及指标的各项基础工作,对上积极汇报协调;涉及GDP核算指标的部门要做到提前谋划、时刻关注,注意数据的波动性,上报数据时要注重指标的协调性、逻辑性;加强对部门、企业、乡镇的业务指导,提升统计水平。
(十)进一步落实各项措施
一要强力抓工业。注重对工业的升级转型、“个转企、小升规”、“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加强对工业企业监测预警和全方位服务;金融部门加大对工业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校企联合,加强本地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提高待遇,加大对外来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强业务、技术指导,在要素保障方面下功夫;企业自身要注重顺应市场发展、提升产品品质,确保提高企业效益;煤炭企业复产工作要进一步加快进度。
二要重点抓项目。要明确投资目标任务,任务要分解细化到乡镇、部门;要有前瞻性,做好项目“清单”,提前做好重大项目规划;引进的重大项目要全方位服务,在土地、资金、硬件设施等方面要重点保障;搞好项目储备,要结合本地实际,项目要有带动性,尤其是多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前景好的项目。
三要多点抓商贸服务业。要大力开放,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三大活动”,做大做响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加快城市商业综合体、四星酒店、鸿达建材家居等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发挥作用;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搭建好营商平台;加强企业清理,及时将达到限上标准的企业按照统计要求及时纳入贸易统计,特别是做好金银珠宝类、家装、汽车销售、私人教育类企业的入统工作;大力发展信息、物流、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加强企业人员培训指导,提升数据质量。
四要强化财政税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整顿,做好依法征税工作;财政、税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要明确个转企标准,加大对个体户的法律、政策宣传,对符合要求及时转企,提高全县税收;对仍存在偷税、漏税的要重点打击,明确“黑名单”制度。
五要夯实收入基础。统计局联合县委农办、人社部门,加大对《统计法》宣传力度,强化依法记账,确保记账户记账积极、准确、全面;加大对联网直报平台监控,发现异动数据,第一时间反馈乡镇核实;加大对乡镇辅助调查员、记账户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确保按要求准确记账;积极向政府汇报,提升记账人员补贴标准,及时发放补贴,提高记账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