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和配套设施。此项政策是继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开放二胎以来,又一推进人口稳步增长的重要政策,同时标志着中国生育政策四十年来第一次重大转变。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计划生育政策推广和执行的重心始终在农村,受传统农村文化影响,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影响,农民对生育政策的理解和接受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和推广。在多年以前,农村普片存在多生的现象,在城市普遍认为那是“一个孩子走天下”的年代,农村仍然有很多家庭想法设法去生育二胎,哪怕是面临高额的罚款也未能阻止农村家庭二胎的生育愿望。当下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而广大农村家庭生育意愿也逐渐降低。但农村居民生育意愿明显高于城市居民,且生育准备期明显更短,同时农村居民受“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另外农村家庭受家中老人的影响也比较直接,为更好推进农村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提升广大农村地区生育意愿,显得更外重要。
影响农村地区生育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一是农村生育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城镇职工享受生育保险,生育成本相对农村地区较低,建议完善农村地区生育保险制度,提升广大农村人员生育积极性。二是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部分农村地区出现教育空心化、老龄化,导致农村教育水平无法跟上城镇脚步,部分家庭担心子女教育跟不上,将子女送到城镇学校读书,教育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家庭不想多生育,建议加大农村地区教育支持力度,提升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水平,提升教师招收门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减轻农村地区教育负担,解放农村地区生育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