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纪实
来源:县扶贫开发局
发布日期:2019-12-25
点击数:人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诗人杜甫的梦想,如今在开江变成现实,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扶贫搬迁、有了温暖的新家。“十三五”期间,我县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386户9988人,搬迁群众人居环境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后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初衷与目标,助推全面建成全面小康。

四年来,我县按照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部署,立足县情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建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体制机制并狠抓贯彻落实。

一是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我县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十三五”期间累积投入资金达56999.8万元,通过住房、配套设施建设及后续扶持,直接帮助9988名搬迁群众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整体脱贫。同时通过社会辐射效应,间接保障了安置区其他贫困群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后续发展等需求,为县“脱贫摘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有效保障搬迁群众发展硬件。坚持“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实施”原则,严格执行“七靠近、五避开、一避免”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特点,合理规划建设住房,着力完善路、水、电、讯为主的基础实施,在集中安置点标准化建设村两委办公室+党群服务、便民服务、农民夜校、农机培训、文化室、卫生室、综合调解的“1+8”公共服务中心,有效解决了搬迁群众住房、交通、饮水、通讯、就医、就学等难题。

三是有效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建设机遇,我县特色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是通过扶志教育,促进搬迁群众转变思想,开拓眼界,建立起发展的观念,形成了深厚的发展基础;二是得到了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三是技能培训与人员回流为产业发展带来了人力与技术支撑,特色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规划更合理,管理更科学,产出投入比大幅提升。

四是有效保障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一是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就业信息更为通畅,就业条件更为便利;二是通过送岗位下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增设公益性岗位等后续扶持措施,大大增加了就业机会,劳动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就业竞争力。截至目前,我县具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已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年人均增收1285元。

五是有效改善迁出区生态环境。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部分贫困群众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迁出,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转向多元化发展,有效避免了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利用。统一规划的安置住房,更有利于集约用地,经鉴别不适宜耕种的旧宅基地通过复绿措施,有效改善了迁出区生态环境,截至目前,我县复绿面积达6.59万平方米。

六是有效推动社区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是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村社人口相对更加集中,更有利于开展村社综合治理;二是通过合理规划安置住房及基础设施建设,村社面貌更加整洁有序,排污、垃圾清运等民生保障设施更加完善,有效促进村社文明治理;三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专项精神文明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强大的文明新风塑造氛围,促进搬迁群众“形成好风气”。

七是旧房拆除和复垦复绿。“十三五”期间,我县实际拆除旧房3386套,复垦宅基地25.75万平方米,复绿宅基地6.59万平方米,已全面完成拆旧复垦(绿)工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