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推进绿色精准扶贫 厚植生态开江底蕴
来源:县扶贫开发局
发布日期:2020-07-20
点击数:人次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公共产品,享有蓝天碧水、清新空气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近年来,开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思想,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生态扶贫专项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绿色脱贫,开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得益彰的崭新局面。

一、狠抓提质增效,扮靓“生态底色”。认真践行“一大理念、两大抓手、三片共建、全域推进”工作思路,聚焦10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目标,积极抢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创新推行“果林+”生态种养新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加快培育绿色健康食品、康养养生旅游等产业,让美丽与发展同行。一是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坚持“丘陵山区果林+”,建成以油橄榄、银杏和椪柑、枇杷等适生水果为主导的“果林+”核心区1万亩、辐射区5万亩,“油橄榄+白茶”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5000亩、辐射带动3万亩,“果林+肉牛养殖”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3000亩,全县油橄榄、银杏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达到33.6万亩,进一步擦亮了中国油橄榄之乡、四川银杏之乡名片。二是延链发展新型工业。全面实施“五十百千”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龙头企业“引领”、经营主体“孵化”、为农服务“支撑”“三大行动”,培育壮大天源油橄榄、银杏实业、生茂源等龙头企业,示范带动发展种养大户和加工、流通、服务等企业主体。大力支持企业扩能增效,橄榄油、橄榄酒入围全省优质品牌,研发的银杏、油橄榄等8大系列、64个品种产品畅销全国。三是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实施全域“旅游+”行动计划,按照农旅结合、文旅互动、产村相融的总体思路,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健康养生为定位,以山水休闲观光为支撑,全力打造宝石湖湖滨景观、城市滨水景观,提档升级金马山、飞云温泉、金山寺、牛山寺四个休闲景点,精心培育峨城山等旅游景点,深度挖掘大梁山盘歌等民俗文化,精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开江的“靓丽名片”。2019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17.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8.8亿元、第二产业5.5万元、第三产业2.9亿元。

二、牢记矢志为民,助民“安居乐业”。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资源保护等方面着手,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一是强推项目惠民生。在9个乡镇18个贫困村实施2017年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项目1.017万亩,在3个乡镇3个贫困村实施省级财政林业补助资金建设项目人工造林0.15万亩,在2个乡镇2个贫困村实施省级财政林业补助资金建设项目封山育林0.2万亩,在14个贫困村实施2018年现代林业产业重点县建设项目、惠及贫困户835户,切实将各类林业工程项目优先安排到贫困村、惠及到贫困户。二是落细政策促增收。及时按照前一轮退耕还林“前8年每年230元/亩、后8年每年125元/亩”、新一轮退耕还林“5年1200元/亩”的标准,严格遵循“先验收、再公示、后兑现”的程序,通过“一折(卡)通”方式及时将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给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同时,制定出台《开江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开江县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开江县生态护林员考核办法》,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了408名生态护林员,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待遇标准管护国有林,助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三是聚力攻坚强引领。全面深入推进环宝石湖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脱贫攻坚,在稳步开展环湖生态治理和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地促进了库区群众脱贫致富。库区内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沙坝白酒”、梅家春见、宝石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全面保障。截至2019年底,库区内1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3.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50元,建档立卡贫困3612户10258人全部脱贫。

三、突出共建共享,增进“绿色意识”。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切实形成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最持久的力量源泉。一是全面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对中央和省市生态文明决策部署,及时运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毓秀开江大讲堂”“三会一课”等方式系统学习,准确把握精神实质,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在县电视台、开江网、政府门户网、开江发布“四大媒体”上开设生态文明建设专题专栏,大力普及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精心策划环境保护主题宣传和巡回图片展,充分激发全民参与绿色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二是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化实施绿色生活一揽子计划,积极推广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新技术,大力倡导居民使用绿色产品,引导民众树立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理念,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义务,践行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始终把植树造林作为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广泛开展“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全民义务植树100万株以上,完成营造林3.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4.5%。三是持续深化示范创建活动。把环保创建活动作为增强群众环境意识、提升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载体,纳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四好村”创建,近年来先后建成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村20个、县级生态家园100个,普安宝塔坝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称号,成功创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省级绿化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城市,推动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上档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