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2017年服务业发展分析
来源:县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8-05-18
点击数:人次

2017年,开江县始终坚持认真落实服务业提档升级三年实施方案,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目前已成为带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一、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 企业培育、项目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开江县培育服务业企业6家,培育商贸企业9家,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多。2017年开江县对服务业项目投资额达90.6亿元,增长35.1%。全县投资的68.9%用于服务业发展。目前公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稻田+”田园旅游综合体、粮油现代物流产业园一期、金牧冷链仓储、鸿达建材家居等一批围绕服务业发展的项目加速开发。 

(二)服务业发展迅速 

从总量看,2017年开江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10.2%,增速比GDP增速快2.6个百分点,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速分别快6.4、2.8个百分点,全市排第4位,服务业继续领跑我县经济发展。GDP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6年的28.1:35:36.9调整为2017年的27:28.8:44.2,服务业占GDP比重提升7.3个百分点。2017年,服务业对GDP贡献率为57.2%,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服务业主要行业中,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增速较快,分别达8.8%、9.7%、12.6%、23.9%。 

从营业收入看,2017年全县1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0.8亿元,增长20.2%;2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达223万元,增长29.4%。 

(三)旅游业提档升级 

开江县始终坚持农旅结合、文旅互动,支持乡镇集中精力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景点。金山风景区创国家AAAA级景区有序推进,首届莲花灯会、首届油菜花季体验活动、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开江第四届荷花节顺利举办,甘棠火龙节、讲治桃李节、骑龙椪柑节等乡镇文旅活动各具特色,2017年全县实现旅游人次295.2万人次,增长23%;实现旅游收入22.8亿元,增长23%。 

二、存在问题  

目前第三产业(服务业)已经是发展的主动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扩大服务业规模、壮大服务业总量势在必行。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较低 

2017年全县一二三产业的三次产业结构比27.0:28.8:44.2,而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35.2:44.4,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比11.6:38.7:49.7,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7.9:40.5:51.6。我县三产业占比较低,分别低于全市、全省、全国0.2、5.5、7.4个百分点,三产业对我县GDP贡献率57.2%,贡献率分别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43.3、28.3个百分点。因此对我县而言产业结构的“畸形”严重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 

(二)服务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 

从企业数量看,2017年开江县商贸企业、服务业企业分别占全市企业总量的比重为9.3%、5.6%,占全市企业平均数的比重为74.5%、45.1%。我县商贸企业、服务业企业数量少,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企业营业收入看,2017年开江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仅715万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2445万元,仅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22.6%,比万源市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低50万元。尤其是上千万元大型服务业企业没有一家,我县服务业企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来看都偏小,不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 

(三)传统服务业行业为主,新兴服务业起步晚 

目前全县“三新”、“四众”新模式服务业发展缓慢。从规上服务业企业行业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服务、医疗、娱乐、物业管理、保洁等传统服务业,而新兴和现代服务业几乎空白,涉及互联网行业的仅有一家,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无法形成竞争力。 

(四)企业统计水平不高 

一是报数随意性较大。一方面由于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报数随意,导致目数据波动明显。另一方面上报数据逻辑性不合理,数据匹配性差。 

二是配合程度低。部分企业对统计认识不到位,上报统计数据配合程度不高。由于个别担心税收增加,存在数据瞒报现象。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要进一步优化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旅游农业,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各主管部门、乡镇借助“四经普”,全力摸清服务业企业、个体户,依据法规、利用政策,双手段相结合加快“个转企”“四上企业”培育工作,部门同时做好指导、服务,做到应统尽统,进一步壮大第三产业。争取最短的时间将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到全市平均水平,确保经济快速发展。 

(二)多举措抓好商贸服务业 

商贸服务业发展要注重转型,要有互联网思维和四新理念;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三大活动”,做大做响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要坚持包容开放,加大外来企业引进力度,加大本地企业培育力度,提升限上企业占比;政府层面加强政策引导,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搭建好营商平台;加强企业清理,及时将达到限上标准的服务业企业按照统计要求及时纳入统计。特别是做好金银珠宝类、家装、汽车销售、私人教育类企业的入统工作;大力发展信息、物流、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消费热点。 

(三)要夯实统计基础 

加大对服务业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减少差错;加大对联网直报平台监控,发现异动数据,第一时间反馈相关部门;持续推进商贸服务业企业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不懈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加强对企业的统计宣传力度,对不予配合的要坚决统计执法检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