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持续抓好现代农业“221”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目前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开局良好。
一、农业经济总量增加,结构不断调整
一季度,农业、林业、渔业生产形势向好,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迅速。农业农村经济好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一季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3.7%,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3.3%,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1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农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增长5.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林业实现增加值0.5亿元,增长5.5%,增速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牧业实现增加值2.6亿元,增长2.0%,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渔业实现增加值0.3亿元,增长6.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0.1亿元,增长20.0%,增速同比加快9.0个百分点。五大行业占增加值比重分别由去年同期的21.6:10.2:61.1:5.0:2.0调整为24.3:11.2:56.3:5.6:2.5,农业产值结构不断调整优化。
二、农业生产形势向好,基础不断夯实
(一)小春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1、农作物播种面积略增。全县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666公顷,增长0.9%,近两年由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小麦面积大幅减少,豆类、薯类面积增长较快。其中,小麦降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豆类增幅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薯类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3672公顷,增长0.4%。其中:油菜籽10750公顷,增长0.4%;蔬菜及食用菌2817公顷,增长0.3%;中草药材51公顷,增长4.1%;瓜果类52公顷,增长4.0%。
2、预计小春粮食、经济作物稳中有增。今年以来气候条件良好,雨水充足,没有发生自然灾害,加之病虫害较轻,防治及时,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因此,我县农作物产量有增长,但由于播面影响,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放缓。预计小春粮食产量增长1.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油料作物产量增长0.6%,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水果产量增长3.0%,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蔬菜产量增长1.0%,比去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中草药材、瓜果、茶业等播面积增加较多,产量预计分别增长4.7%、5.1%、4.4%,分别比去年同期高1.1、1.0、0.8个百分点。
(二)畜牧业生产有所回暖
1.牲畜、禽类出栏量增加。受春节影响带动,肉类消费量较大,出栏量增多。全县牲畜出栏量增加,一季度生猪出栏11.3万头,增长0.7%;牛出栏4142头,增长1.6%;羊出栏3.7万只,增长1.4%;家禽出栏287.9万只,增长1.8%;兔类出栏10.3万只,增长1.3%。
2.肉蛋产量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县肉类总产量13621吨,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7993吨,增长0.7%;牛肉产量510吨,增长1.6%;禽肉产量4407吨,增长1.8%;兔肉产量153吨,增长1.3%;禽蛋产量4465吨,增长1.0%。
(三)渔业产业快速发展
目前我县水产品种类以四大家鱼为主,价格稳定在17-20元/千克。目前我县以推动大闸蟹产业发展为重点,有大闸蟹水产养殖基地3个,分别为任市镇三清庙基地、黄瓜店基地、新太开源村基地。现已投放蟹苗4万斤,养殖面积达3200亩,同时发展了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2800亩。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全县大闸蟹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成立水产协会,通过协会培育更多的养殖主体。
(四)农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1、农业项目投资力度加大。一季度,全县在农业方面投资达9035万元,其中农业、畜牧业、农业服务业资金投入分别达1400、2512、5123万元。尤其是在农业服务业方面的投入最多。
2、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有保障。县政府与人保四川分公司签订农业产业扶贫“政融保”项目,对开江农业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拓宽“三农”主体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3、多方式发展特色产业。我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循环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推进现代循环农业发展升级。在开江县甘棠镇、靖安乡重点打造万亩稻田+田园综合体,将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模式。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
从相关部门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来看,部分蔬菜价格有所回落,大白菜由1.39元/斤回落到1.19元/斤;青椒由4.59元/斤回落到2.59元/斤;萝卜由1.79元/斤回落到0.89元/斤;黄瓜由2.99元/斤回落到2.58元/斤;四季豆由3.98元/斤回落到2.99元/斤;土豆由1.49元/斤回落到0.99元/斤。畜牧产品中的生猪收购价由5.7元/斤回落到5.2元/斤。产品价格的波动影响了农户收益,间接影响了农户的积极性。
(二)小春土地撂荒现象存在
受土地产出效益低、外出务工增多、在家老幼妇孺较多等因素影响,小春农村土地闲置现象仍存在,导致土地的使用率不高。提高小春土地使用率仍是当前我县需要破解的难题。
四、建议
(一)科学规划,加大土地流转,提高土地使用率
政府在土地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要科学规划,重视长远利益。各乡镇加强对旧村、空心村的整治、改造,合理地利用闲置地。对于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要严格保护、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对土地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禁任意侵占耕地。
目前土地确权工作已基本完成,在不改变耕地属性、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要大力支持闲置的土地流转到种植大户或合作社,助力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同时借助农业供给侧有利契机,继续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循环农业、旅游+农业,力争实现土地的效益最大化。
(二)加强价格监测,注重带动引导
主管部门做好对农产品价格预警监测,通过电视、网络、短信等多种方式告知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防止扎堆种植而引起出现“粮贱伤农”现象。
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资源,结合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产业,比如靖安竹溪村稻田+特色旅游。打造“一村一品”,加大对农户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