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开江县实验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练好课堂教学、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功夫”,以“减”带“增”,全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一、练好课堂教学“功夫”,建构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务必在备课、上课两个环节做文章。一是多形式备好课。学校创新探索一对一“青蓝结对”模式,全力推进“青蓝结对”,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展示,检验“青蓝结对成果”,全面提升教师备课能力。本学期初,组织教研组专题解析课程标准,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拟定教学计划;通过“听讲座——看试讲——个性修改”三段式模式分单元开展集体备课,组织年级组教师轮流就单元教学内容开展小型讲座,交流经验,撰写教案;并就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无生试讲,集体交流探讨最佳教学流程;各学科教师根据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案进行再修改、再完善。二是多方式上好课。学校以“一室一坊”建设为载体,建立学科名师工作室、学科工作坊,聚学科名师智慧,积极探索“教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行“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工作路径,优化课堂教学管理,创新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出发,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设计、课堂实施、课堂评价,将课堂一个个句号转变为一个个问号,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资源的开发者、问题的解决者。
二、练好作业设计“功夫”,提升作业质量。学校成立了以年级为单位的作业设计小组,深化作业分层设计和分类布置研究,将书面作业按照6:3:1的比例分层设计,将综合作业按照“四每”标准分类布置(“四每”即:体育锻炼每天半小时、家庭劳动每天一次、美术手工每周一次、综合社会实践每月一次),供学科教师参考;学科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效果,对作业设计进行再调整、再完善,注重作业设计的基础性和延伸性,突出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练好课后服务“功夫”,促进全面发展。学校大力推行课后服务“5 2”模式,分阶段开展课后服务,全面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一是上好作业辅导班。学校设置课后作业辅导班,通过教师细心讲解、耐心辅导,让学生每天在课堂上把每个学科知识点都学懂吃透,并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全面完成课后作业,做到课课清、堂堂清,切实巩固学习成效。二是上好学习兴趣班。学校坚持自愿参与、特长选拔、适合发展原则,开设音乐、美术、书法、英语、体育、信息技术等兴趣班六大类二十余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特长,大力实施定教材、定人员、定标准“三定”管理策略,分层分类开展独具特色的艺体类课后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让校园成为学生编织梦想的摇篮、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