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积极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受到省就业局肯定
来源:县人社局
发布日期:2018-08-15
点击数:人次

7月23日,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四川就业创业》以《开江县以“公司+车间+培训+贫困户”模式探索开展扶贫车间工作》为题,对我县积极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工作进行了登载报道,肯定开江走出了一条就业扶贫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就业局将创建扶贫车间作为就业扶贫工作的“重头戏”,解放思想,知难而进,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鼓励企业将生产车间搬到贫困村,通过定单培训、定向就业方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近就地就业工作,切实解决了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问题,促进了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目前已认定扶贫车间5家,吸纳就业90名,其中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35名,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

一、精准发力,创建车间做示范

今年以来,县人社局、就业局组织安排精干力量,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吸收各地经验做法,今年3月,提请县脱贫攻坚办印发了《开江县创建就业扶贫工作试行方案》,开启了我县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的崭新进程。

方案印发后,县人社局、就业局深入企业和贫困村,广泛宣传动员,各帮扶单位积极牵线搭桥,各乡镇及村委会开门迎客,共同促进了就业门槛低、工作时间灵活、增收见效快的就业扶贫车间落实落地。在政府引导、政策鼓励下,开江县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动将生产车间办到开江县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长田乡盘石村,目前已招收员工1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名,月均增收1500元以上,为全县各贫困村主动创建扶贫车间、各企业积极建厂献岗、各贫困户就业增收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下一步,我县将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捐助”的模式,在全县各个贫困村积极推广创建就业扶贫车间,真正实现“创业一户、带动一方,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二、精准培训,农民转身当工人

在“孔雀东南飞”的打工经济背景下,我县农村留守人员、特别是贫困劳动力,普遍具有文化程度低、思想意识闭塞、无一技之长的劣势,要将他们从习惯了的田间地头,引到工厂车间,绝非易事。从今年7月开始,在县人社局、就业局指导下,淇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组织贫困村的已招用人员,分期分批到总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从务工意识的培养,到理论知识的教学,再到手把手的技能传授,让祖祖辈辈在地里刨食的农民,华丽转身成为了车间工人。我县扎实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不但解决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更让它成了一个传播知识、传播能量的播种机,一个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演兵场,起到了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燎原作用。

三、精准扶持,稳定就业助脱贫

我县始终坚持扶贫车间不但要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更要承担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扶贫车间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做到了精准扶持,细心呵护,给予了企业贷款贴息补贴、建(租)房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一次性补贴,还根据企业员工每月工资收入状况给予物流补贴、水电气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生产经营性补贴,对重点车间给予了为期6个月的培育期,着力扶持企业健康运行、发展壮大,保障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助推脱贫,防止返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