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市镇创新“三五”工作法,确保粮食生产“高速高质”
来源:任市镇
发布日期:2022-04-12
点击数:人次

农业稳,则天下稳;粮食丰,则天下安。为确保粮食生产“高速高质”,推进粮食生产“两稳两扩”,保障2022年全镇粮食扩面12万亩、粮食总产量4.6万吨,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大豆1.6万亩、高粱2050亩粮食任务,任市镇牢牢把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原则,探索建立“三五工作法”,把饭碗牢牢段端在自己手中。

 一、坚持五步到位,实现高速高质,解决的问题。一是任务落实到田头。全镇水稻6万亩、玉米2万亩、大豆1.6万亩、高粱2050亩、土豆4000亩、红薯4000亩、小麦1000亩、油菜3000亩,层层分解落实到村组、农户、田块。二是责任落实到人头。严格落实包村领导、驻村干部、农机人员包村(社区),村组干部包组、包户、包田块工作机制,镇领导每周下村(社区)督促调度,驻村干部、农机人员会同村组干部每天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三是宣传动员到组头。按照高密度、全覆盖、无盲区的要求,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宣传动员。500余名党员干部全员出动、1000余名无职党员积极参与,召开各类宣传300余场次,宣传党员群众4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四是技术指导到户头。按照“1 23 N”组团,落实1名包村领导 1名驻村干部 1名农机人员,组织动员全镇336名党员干部,成立技术指导组23支,组织土专家田秀才600余人组建技术指导小分队,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五是农事服务到家头。摸清农户对农机具、化肥、农药、种子、贷款等需求,全镇粮农购置各型农业械机162台(套),组织动员辖区9家农资企业,配送(销售)农膜17吨、种子3.5万公斤、复合化肥600吨。对镇域内9家农资经营店开展种子、农药、化肥等专项检查5次。

 二、紧盯五大关键,盘活每寸土地,解决的问题。一是完善农田设施,打造高效地全面推进田、路、渠、电、灌五网改造,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2.5万亩,建成产业道500余公里,维修加固河渠20余公里、山坪塘342口,建成提灌站16个,改造电网80余处。二是狠抓撂荒整治,激活沉睡地按照边排查、边整治要求,农户复耕36处、规模流转5处、委托代管2处、集体助耕2处,全镇共计整治撂荒地1300亩。三是整合园区边坡,盘活插画地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园区,整合各村(社区)和园区内86口塘口293根田埂400余亩边坡土地,充分利用园区道路、沟渠、生产性用房等边角地土地200余亩,大力种植插画大豆四是加强综合利用,整合套种地按照“1 N”模式,采取稻田、果林、大豆、高粱、玉米 ”等方式,全面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套种2万亩,确保粮食不减产,增收一季豆。五是强化耕地保护,严守存量地发布三区三线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大力宣传农村耕地使用六个严禁”“八不准”“十个一律等文件和政策。加大两违建设执法,组建巡逻队3支,巡察86次,对7起违规建房进行处理。

 

三、锁定“五种模式”,确保“全域推进”,解决“种”的问题。一是龙头企业护航。建立数字农业信息平台,组织企业召开稻渔综合种养培训会3期,培训200余人次。指导辖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种植技术30余次。建成“稻田 ”农业基地5个,京东农场2 个。二是种植大户引领。大力支持55户种粮大户扩大粮食生产,建成30亩以上粮食生产基地55个,总面积4000余亩,发展家庭农场136户,其中省级4家、市级7家。三是党员干部示范。组织动员12名村干部、46名党员先行先试,大力发展粮食作物3000余亩,建立粮食生产党员干部示范基地35个,建成示范片3个。四是全员群众参与。组织动员28名退役军人、务工人员等,承包稻鱼综合种养基地3000余亩。发动5万余名群众,清理灌溉沟渠30公里,蓄水山坪塘200余口,翻耕田、土8万余亩,大力开展玉米、稻谷、高粱育苗1万亩。五是集体经济保底。支持1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发展大豆、高粱种植1500亩。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入股分红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农民收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