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开江县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三全”出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贫困劳动人员就业能力稳固提升。
一、“全覆盖”把脉问需,提高培训“匹配度”。
一是宣传调研摸底数。始终坚持“线上线下双向联动”工作思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力度,全覆盖摸清职业人才参训诉求,实地调研企业岗位设置及培训工种需求。2022年累计发放宣传手册3万余册,“面对面”解读政策2万余人,征集群众诉求13000余条,企业需求50余条。二是精准培训长技能。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需求、贫困劳动者文化、年龄、现有技能等基本特质,定制培训计划,开展“分灶式”培训,切实提升贫困劳动力社会生存能力,有效促进劳动者就近就地或转移就业。目前,已开发“稻田 ”“果林 ”等特色精品课程24类。三是互动教学更高效。创新培训方式,注重实践操作,增加实训比例,开发田间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加强师生交流,倒逼质效提升。2021年以来,开江县累计举办实训课堂82余次,共计4325余人参加实训,全部参训人员均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二、“全方位”监督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
一是健全机制,公开透明。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拓宽公示、投诉、举报渠道,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监督作用,加大对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力度,靠前规避违规行为。二是组队联盟,重拳出击。联合县财政局、县就业局及各乡镇劳保所,组建专项督查小组,不定期开展现场专项督查,现场检查辖区内培训开展情况,对培训机构分解转包培训任务、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问责。2022年,累计开展专项督查10次,现场督查整改问题2起。三是实时监控,可溯可查。搭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线上监管平台,积极引导培训机构配备视频监控设备,规定各培训机构每半日现场录制4段不低于三分钟的教学小视频,同步上传培训现场影像资料,所有教学视频均采用热储存留档备查,切实保障教学过程可溯可查。截至目前,开江县已有10家培训机构安装完成视频监控设备,备案保存教学小视频2322段。
三、“全链式”跟踪服务,提高学员“满意度”。
一是培训对象更安心。加大与县委组织部、县医保、县残联、县工商和社保经办机构等部门对接力度,依托V2.0版四川省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核实参训学员基本信息,完善学员信息“数据库”,把稳培训源头“入口关”。二是培训过程更贴心。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实情及学员反馈讯息,及时组织培训机构授课教师研讨交流,改进教学方式。针对无识字能力的特殊人群,力求理论知识讲解通俗易懂,便于学员理解消化。结业考试期间,选派专人为无识字能力学员念读题目,辅助学员完成考试,考试过程留存影像资料备案审查。三是跟踪服务更暖心。培训结束后,电话回访学员就业情况及培训满意度,回访率达100%。全过程监管培训机构开班、管理、教学、考核等环节,资金拨付、使用等方面工作开展情况。优化培训补贴审核发放流程,做好资金拨付工作,各项技能培训有序开展。2021年以来,开江县累计拨付培训资金6712520元,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0余场,有效帮助3900余名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