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2020年开江县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流通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场监管所,稽查分局:
现将《2020年开江县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流通监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开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3月20日
2020年开江县市场监管系统食品流通监管工作要点
2020年食品流通监管工作按照市局、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以“四个最严”为标准,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营造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夯实一个责任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各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夯实属地管理责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食品安全监管不留死角。
二、建立两个数据库
(一)建立监管对象数据库。各地要摸清辖区内食品经营许可证、四川省食品小经营店(食品销售)备案证、四川省食品摊贩登记卡数据,建立总账、分类监管台账,实行季度性动态管理,为分级监管打下良好基础。
(二)建立监管人员数据库。县局开展《冷藏冷冻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展销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业务培训,并选派食品流通安全监管骨干力量配合市局建立全市食品监管人员数据库,为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打下良好基础。
三、创建三个示范区
一是创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示范区。重点是督促市场开办者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索证索票及进货查验制度,加强消费量大、保质期短、合格率较低、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畜禽肉、水产品、鲜蛋、蔬菜、水果等品种快检、抽检和非洲猪瘟防控。每个市场每月对场内经营户全面巡查1次以上,每季度核定并公示场内经营户风险等级。县局每半年集中开展一次“你点我检”活动,倒逼市场主办方落实主体责任。
二是推动创建商超“放心肉菜示范超市”。重点是督促商超建立完善供应商风险管理、索证索票、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食品自查等工作规范,指导有条件的商超设立“三品一标”专柜,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较高、举报投诉较多的商超市场巡查、监督抽检、行政约谈、社会公开评议评价,继续推进“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工作。
三是协助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重点开展食品经营者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及进货台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落实食品追溯制度,压紧压实食品经营主体责任。
今年,要按照“分类指导、分级实施、示范带动”的原则,各地至少开展一次以上政策法规培训,协助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
四、加强四个重点监管
(一)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按照《达州市学校校园周边摊店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宣传引导,争取政府、社会及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疏堵结合的原则,配合社区、学校、相关部门设置临时经营摊区;落实校园周边食品经营户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定期清理制度,开展校园周边食品摊点日常检查和游摊小贩整治,对重点路段、重要时间点进行实时监控,坚决取缔未取得经营资格的门店和流动摊点,严厉查处向学生贩卖不符合规定食品;开展风险食品监督抽检,禁止销售低营养高添加食品,严查销售过期食品、伪劣食品、非法添加、微生物超标等行为。
(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按照《四川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川农发函[2020]94号)文件精神, 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环节、批发企业为重点对象、猪肉产品为重点品种,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现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无缝衔接。二是继续强化非洲猪瘟防控。开展猪肉及其他动物肉制品“两证两章一报告”查验,督促市场(商超)、肉类批发单位、猪肉经营者、校园食堂配送单位严格执行非洲猪瘟防控相关政策;加强对冷藏冷冻库排查,检查出入台账是否完备,有无设立专区、定期销毁记录,检查储存条件、温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检查储存产品来源、是否过期,有无倒包装、虚假标注等行为;严禁销售野生动物及产品。三是开展豆芽、乌鸡、乌鱼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市场巡查、食品快检和监督抽查力度,严厉打击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督促农村小食品(食杂)店落实制度建立、从业人员管理、溯源管理(索证索票、进货查验、进货台账)、贮存摆放、疫情防控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强对儿童食品、散装食品、乳制品、食品添加剂、大宗食品(如食用植物油、肉及肉制品、水产品、散装白酒)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严查严处无证无照经营、来源不明、不符合卫生规范标识标签、假冒伪劣腐败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以及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其他违法行为。
(四)完善食品“三防”设施。各地要继续严格疫情防控,加大对食品经营户的行政指导,全面配置好食品销售的“三防”设施;加大对可疑食品抽样检验力度;加大对无“三防”设施、“三防”设施不完备、为了方便销售取消“三防”设施经营食品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直接进口的熟食品、不再清洗直接加工的散装食品(如咸菜、麦片)或半成品(如肉类)“三防”设施利用率。
五、创新五个监管模式
(一)闭环式痕迹监管。各地在行政指导、市场巡查、监督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档案材料、现场检查记录、照片(图片)、问题整改情况和其他资料收集归档,留下工作痕迹,形成工作闭环,防范基层人员的责任风险。
(二)流通环节风险分级监管。依据《食品生产经营风险分级管理办法》规定,今年重点开展市场、商超、保健食品经营企业风险分级监管试点工作,开展风险等级评定,厘清分级监管责任,明确分级监管措施,探索交警式“积分”递进式监管机制,并将存在的主要风险及防范要求告知其经营负责人;依据风险等级确定监管重点、方式和检查频次。市局将适时组织交流食品分级监管经验。
(三)实施食品安全风险清单管理。各所至少开展一个重点品种(或重点场所、重要时段)的风险排查,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经营主体责任清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清单,以点带面全面开展督导检查,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对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食品添加剂等特殊食品的监管,规范保健食品警示用语、分区专柜销售行为;严查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保健食品的标签或说明书与注册内容不一致、超量添加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其他非食用物质、婴幼儿配方乳粉未取得国家注册号(国食注字YP+4位年号+4位顺序号)、以会议营销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等行为。
(四)推进食品在线监管。以智慧食安监管系统为依托,以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企业为重点单位,督促经营户关注“达州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录入经营户信息,推进在线监管进程。
(五)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五进”宣传活动,推动社会共治共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边执法边普法”的原则,通过法律知识读本、口头讲解、发放告知书、组织企业实地宣传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进机关、进企业、进市场、进学校、进社区(农村)”活动,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普及食品安全常识,曝光查处的食品安全违法典型案例,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食品经营者守法意识、广大消费者维权意识,努力营造“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