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基层统计工作经过不断发展,不断改革,能够基本完成统计调查工作任务,但是统计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领导不够重视,统计员积极性不高
统计数据是各界各层领导作出决策的基础,数据的信息是领导层作出判断的重要依据。然而现实中,个别领导认为统计部门所做的工作并不能带来直接效益,往往忽视掉统计部门,并削弱其在政府中的地位。部分领导者并没有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导致统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并间接影响收集数据的效率及统计分析的有效性。
二、统计人员少,统计工作重
统计局各职能科室统计调查均需要布置到乡镇,农业、工业、投资、劳资、商贸服务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等专业的常规报表的上报,还有联网直报和抽样调查等,指标多、时间紧,普查年份还要参加各类大型普查,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加重。乡镇统计员除完成日常琐碎的统计工作任务外,还要承担所在党委、政府布置的其他中心工作,面对应接不暇的各种统计报表和临时调查,乡镇统计人员显得力不从心。
三、制度建设不完善,规范程度不高
由于统计制度建设还没有完全落实到各个基层,使得基层统计员的工作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资料随意摆放,杂乱无章,资料的存档、更新、检查问题。乡镇可以随意抽调统计人员从事统计以外的工作,统计人员变动极为频繁,很难保证统计队伍的持续稳定。统计人员的变更和资料统计的中断,这些都会导致统计结果失去它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若干建议
一、 争取领导重视,提升统计地位
基层统计部门必须争取领导支持,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激发广大统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加强乡镇统计站的机构建设,完善用人机制,保证每个乡镇设置专职统计员2 -3名,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承担辖区内综合统计工作。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要切实抓好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健全从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办培训班的形式,组织乡镇统计人员进行学习。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普法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统计专业知识,提高调查能力与综合评估核算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三、搭建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统计部门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尤其要加快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积极利用统计内部各专业、部门之间的数据对常规的统计数据进行补充、关联分析和评估等,从而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四、完善法制建设,加大监督力度
在今后的乡镇工业统计工作中,应不断加大统计的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统计法制建设的工作力度,使其真正成为统计工作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有利于乡镇工业统计工作质量不断提高。此外,还应当对乡镇企业统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不断加强执法力度,督促那些不及时缴纳报表的企业,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予以严厉打击,保证乡镇工业的统计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尤其是基层统计,更要主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合理的统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