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新太乡龙形山村位于开江县东北面,距县城约30公里,区域内海拔620-830米,属典型的深丘山区地貌。全村现有耕地2780亩,居民人口2130人。下田靠双脚,种地靠双手,运输靠双肩,坡度大、地块零乱、交通不畅等状况一直是困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瓶颈。
龙形山村民陆伦生,为响应政府振兴乡村发展号召,带资回乡创业,于 2017年6月组建了开江县生茂农业有限公司,在龙形山村连片流转土地2070亩,自筹资金1200余万元,整理土地1800亩,修建农机化生产道路21公里,政府整合交通项目资金450万元,硬化农机化生产道路12公里。短短半年时间,龙形山的面貌焕然一新,“牛-沼-草”、“牛-沼-果”等现代化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初显成效。一条玉带(农机化生产道路)将整个小山村农业生产引向了现代化发展之路,如今龙形山村田土方大平整,农机道路四处畅通,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这正是我县探索丘陵山区以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主导,政府引导资助,以畅通农机化生产道路为抓手,全面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又一成功典范。有效破解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难的困境,促进了乡村振兴发展。
引进业主参与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经营,由业主主导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其好处在于:一是业主意愿更强烈。丘陵山区农户经济条件差,对改善基础条件的自筹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畅通生产道路、提升农机化水平的愿望更加迫切;二是建设规划更科学。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将土地流转后,统一按照生产发展需要进行农机化生产道路建设规划,避免了农户意见不一等外界不利因素对建设规划的影响,结合土地整理,其建设规划更符合全局生产发展需要,更科学规范,更节省实惠;三是建设质量进度更有保障。农机化生产道路的直接最大受益人是农业生产经营者,由他们自行主导规划建设,他们更加愿意自筹足够的资金,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来保障农机化生产道路的建设。开江县生茂农业有限公司2017年下半年在龙形山村自筹资金200余万元,用时3个月开挖新建21公里4-5米宽农机化生产道路(泥结碎石),2018年县政府整合交通项目资金450万元,按照“一事一议”方式由开江生茂农业有限公司组织硬化3.5-4.5米宽农机化生产道路12公里,用时80天,建设质量经县交运局认定为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