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江县审计局牢固树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理念,积极探索“数字现场”一体化审计模式,着重在系统构建与应用、现场取证与分析、成果运用与提升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现代化水平。
一是数据先行,提高信息化审计工作效能。健全数据采集、授权共享机制,将公共财政、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等领域的分散数据处理转变为具有关联性的整体模块,运用大数据分析、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实现多部门、多系统、跨行业数据综合对比分析,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对采集到的内部与外部、财务与业务、统计与监管等数据进行横向关联和纵向分析,确保疑点线索核查全面、准确、完整,使审计发现问题由“大海捞针”变为“精准定位”,并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有效提升审计发现、核查问题效率。
二是现场跟进,实现信息化审计精准突破。积极探索后台数据分析与现场取证一体化的数字化审计模式,对于大数据审计中分析出的疑点、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核查、实地走访,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效。如在某医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组成立大数据分析小组,通过采集医院财务、业务、人员管理等方面数据,并进行分析转换,结合医院业务流程,梳理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与相关收费标准进行分析比对,初步发现了收费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拓展医院经责审计深度与广度。
三是成果运用,推动信息化审计可持续发展。着力加强专业数据分析团队建设,通过大数据专题培训、青年干部以审代训等方式,提升审计干部适应信息化、运用大数据的能力素质。在精准筛查和精确预警的基础上,挖掘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而深度揭示被审计单位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问题,并以审计专报、审计要情为载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切实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职能作用,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以强有力审计监督护航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