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交通运输局:建设“四好路” 当好“急先锋”
来源:县交通运输局
发布日期:2024-05-17
点击数:人次

近年来,开江县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聚焦短板、聚力赶超,高质量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当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高标准抓建设。一是高规格推进农村公路“三个破百”行动,围绕“新三通”目标任务,坚持每年实施美丽乡村路、通村组路、养护工程300公里,确保农村路网持续优化。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2425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40.4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234.87公里,100%撤并建制村与新村委会相连,30户及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84.4%。二是高标准打造农村公路示范线路,围绕旅游、产业规划实施“百里稻香、百里果香、百里水乡”三大产业旅游环线300公里,将4A级景区金山寺、峨城山、宝石湖、明月湖和“果林 ”、国家级稻渔种植养殖示范园区、田米水乡、稻田综合养殖示范基地等22个旅游和产业基地串联成网。三是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建设,安全第一”理念,落实项目建设“七公开”制度,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信用评价机制,严把工程建设设计关、施工关、监理关、检测关、验收关,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抽查和农村公路运行质量监测,强化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管,严格落实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每个项目成为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严要求强管护。一是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管养体系,整合交通、公安交警、乡镇执法力量,组建联合治超、联合巡查队伍,从制度上解决所有公路有人管、有钱管、有标准、有考核等重大问题。实现无超限超载、无乱修乱建、无乱堆乱占、无污染损坏、无乱设广告“五无”常态化监管。二是严格按照县、乡、村道养护经费分别按每年每公里不低于1万元、0.5万元、0.3万元的标准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同时采取政府投、社会筹、群众议、企业帮的办法,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构建起“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养护管理体系,实现全部县道由公路养护机构的专业养护队伍养护,所有乡村道由乡镇久人民政府多形式承包养护。三是严格实行县道以上公路桥梁月检、乡村公路桥梁季检和“一桥一隧一档”制度,大力实施示范路交叉口“六个一”工程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确保道路维修、病害修补、坍塌方清理及时,路容路貌整洁,设施齐全完整,行道树栽植管理责任到位,平交道口交通渠化合理,最大程度消除道路行车安全隐患,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

提效能优服务。一是响应“金通工程”决策部署,落实对参加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车辆每车给予4.5万元购置补贴,每年每车1至1.5万元考核营运补贴的方式,市场化发展15辆7座预约响应式客运车,支持通过灵活运用区域经营、周末班车、赶场班车、学生班车等方式,以及规范车身广告、座椅广告等,提高经营效益,降低收费标准。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实施路产股权量化改革,带动930名贫困户人员人均获得分红417元、2500多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平均分红100多元;在养护过程中,有机把日常养护与精准扶贫结合,专门设立农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聘请建档立卡和临界贫困群众930余人,实现就近就业月增收300至500元。三是按照“多站合一、资源共享”模式,整合邮政、商务、供销、物流、快递等资源,设立乡镇农资配送中心8个、村级供销网点125个、“益农社”农村电商网点196个,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的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有效打通农产品进城和消费品下乡渠道,实现特色农产品和小宗货物集约高效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

下一步,开江县交通运输局全力推动实现农村公路从“提增量”向“优存量”、从“政府包”向“全民护”、从“交通线”向“风景线”的三个转变,持续优化农村路网、深化管养体制改革、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与产业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使“四好农村路”真正成为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助推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增收致富和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