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推动川渝两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促进川渝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在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战略指引下,开江县山溪口村携手广福镇兰草沟村、万州区硝水村,创新构建跨域文明实践协同发展机制,深化开展“巴蜀同脉文明同行”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共融破除行政壁垒,用产业互补激活内生动力,在川东北渝东北交界地带绘就协同发展新图景。
一、文脉同源筑根基,文明共建凝聚发展共识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联动体系,三地共建巴蜀文化同脉实践联盟,在大梁山川渝古道遗址设立跨域文明实践站,打造文化寻根—技艺共传—情感共鸣三维实践矩阵。通过联合编纂《巴蜀茶韵》文化图谱,邀请巴蜀盘歌传承人黄学斌团队开展沉浸式非遗传承实践,使一山两脉三村同源的文化认同深入人心。三地群众在共同整理古茶道商旅文书、复原传统制茶工艺中,重构共饮一江水,同耕巴蜀田的集体记忆。
二、机制创新强支撑,文明共建打通产业动脉
构建“133”跨域协作模型:以文明实践站为枢纽中枢,搭建技艺传习、电商赋能、品牌共创三大平台,联动川渝两地农科院所、电商平台及物流企业形成协作矩阵。创新实施“专家驻村云端问诊”技术服务体系,邀请茶学专家驻点指导“一芽一芯”生态采摘技艺,通过直播电商实训培育本土主播,助推三村茶叶产品溢价率达42%。重庆硝水村茶鼎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评价:“跨域品控联盟的建立,使我们的明前茶成功入驻电商平台,也获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可,大幅提高了茶叶的销量和利润。”
三、民生共享促融合,文明实践激活振兴动能
创新“文明实践三产融合”发展范式,构建“茶旅互融、城乡互哺、数字互通”发展生态。引入长岭镇电商产业园运营团队,打造“云上茶市”数字展销平台,实现三村茶叶年销售额突破瓶颈。同步推进“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跨域师徒结对培养制茶工程师8名、电商运营师15名。
下一步,长岭镇将围绕“茶文旅”融合发展,联合建设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建立跨区域利益联结机制,为川东北渝东北新时代文明实践带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