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江生态环境局柔性执法“送温暖”:首例罚款分期缴纳协议“落地”
来源:开江生态环境局
发布日期:2025-08-20
点击数:人次

近日,达州市开江生态环境局联合达川区人民法院,对开江县一家逾期未缴纳生态环境违法罚款的企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最终促成罚款分期缴纳并给予企业支持帮扶,此做法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也体现了环保执法的“刚柔并济”。

一、严格执法,彰显环保监管力度

环保执法之“严”是守护绿水青山的基石。面对企业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开江生态环境局坚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该企业逾期未缴纳生态环境违法罚款,严重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开江生态环境局联合达川区人民法院迅速行动,依法实施强制执行措施,向企业及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不容触碰,任何违法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柔性沟通,体现执法温度与关怀

面对强制执行程序,法院与生态环境部门并未简单“一扣了之”,而是主动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实际困难。在确认企业非恶意拖欠、确有现实经营压力后,法院积极担当“协调者”角色,搭建沟通平台,组织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协商,最终促成双方在法院主持下,依法达成《罚款分期缴纳协议》。该协议既坚持了罚款决定不可撤销的法律原则,又允许企业在法院严格监督下按双方认可的可行计划分期缴纳,在刚性法律框架内注入了最大限度的执行温度,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缓冲空间。

三、精准帮扶,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在了解该企业困难后,法院与生态环境局积极行动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开江生态环境局“环保帮帮团”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仔细排查污染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两部门积极普及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和法律意识,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环保责任。

四、协同联动,构建长效执法机制

此次行动开江生态环境局与达川区人民法院密切配合,形成了强大执法合力。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依法履职、法院依法高效审查执行的联动机制,形成了强大的法律威慑闭环,清晰传递出“环境违法必究、法律责任必担”的强烈信号,双方共同应对各类生态环境违法问题,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此次罚款分期缴纳的做法体现了环保执法并非只有“铁腕”一面,也可以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兼顾企业的实际困难,通过柔性沟通、精准帮扶和协同联动,实现环保监管与优化营商环境的统一。下一步,开江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强化与司法系统协作,积极探索“执法 服务”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