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法治思维。坚持“预防为主、法治为基”,通过专题学习、法治讲座等形式,邀请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和辖区民警开展以案释法等活动15余场,覆盖5000余人次,连续多年实现校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零发生”。
(2)强化源头预防。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投入30余万元升级安防设施,组织25名志愿者参与护学岗,依托主题班会、实地学习等提升学生自护能力,从源头防范欺凌和侵害行为,切实守好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道防线。
(3)强化干预矫治。定期摸排特殊学生群体,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由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通过心理辅导室开展专业疏导5次,联合校外力量干预10余次,覆盖学生50余人次,真正实现“早发现、早阻断、早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