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稳中有变、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全县上下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决策部署,动员全县上下大力弘扬同心聚力、实干争先“新时代开江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县经济继续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良好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去年同期、好于年初预期。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前三季度,全县GDP完成99.01亿元,增长8.1%,全市排第5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增长10.4%,全市排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49亿元,增长11.0%,全市排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1.6亿元,增长12.1%,全市排第4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43亿元,增长16.09%,全市排第5位;服务业增加值完成44.24亿元,增长10.0%,全市排第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823.5元,增长8.7%,全市排第5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208.5元,增长9.6%,全市排第2位。
二、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增速稳中有升
前三季度GDP达99.01亿元,距离破百亿仅差0.99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4.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4.24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加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减少2.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加10.64亿元。
GDP增速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8.0%、8.1%、8.1%,今年延续了8%以上的增速。与去年同期比,前三季度GDP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与一季度、上半年比,前三季度GDP增速比一季度提升0.1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增速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提升0.2、1.9、0.5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形势平稳,农村改革成效显现
全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农业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9.8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21.5亿元,增长4.4%;林业产值1.92亿元,增长4.3%;畜牧业产值14.1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1.3亿元,增长6.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0亿元,增长13.6%。前三季度畜牧业生产部分小幅上升,整体保持基本稳定。其中,生猪出栏22.8万头,增长2.2%;牛出栏0.9万头,增长2.9%;羊出栏8.0万只,增长1.5%;家禽出栏663万只,增长0.6%。前三季度肉类总产量达2.9万吨,增长1.8%。其中猪肉产量1.6万吨,增长2.3%;牛肉产量0.1万吨,增长2.7%;羊肉产量0.1万吨,增长3.1%;禽肉产量1.0万吨,增长0.7%。
(三)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增长势头加快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突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7%,比去年同期提高7.6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分别超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比重 19.7、14.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GDP贡献率达到52%,比去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04个百分点。
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前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0%,比去年同期提升0.5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提升0.3个百分点,与上半年增速持平。从服务业具体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4.0%、5.7%、8.7%、4.4%、4.8%、16.3%,其中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0.4、1.7、0.3个百分点。
规上服务业发展较快,1-8月,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18家,比去年新增7家,营业收入达0.7亿元,增长6.0%;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家,比去年新增6家,营业收入达0.2亿元,增长43.4%。
(四)工业保持较快增长,企业效益不断好转
今年以来,全县工业一直保持9%以上的高增速。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4%,是去年以来的新高。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2.4个百分点,比1-8月提升0.4个百分点。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发展远快于重工业。轻工业增长25.7%,重工业增长3.1%。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7.9%,其它经济类型增长15.6%,非公有工业增长17.9%。
从主要行业看,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我县规上工业目前有25个行业大类,其中有22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8%。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三个行业增速超过50%,分别增长51.8%、55.6%、87.2%。
从新动能看,新兴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增加值达1.37亿元;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分别增长8.8%、23.8%、24.6%、27.7%。
从工业产值看,规上工业总产值达55.9亿元,增长13.7%,其中轻工业、重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0.9%、7.9%。股份制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非公有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1.8%、22.4%、20.1%。
从销售产值看,规上工业销售产值达55.2亿元,增长13.1%,其中轻工业、重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9.8%、7.9%。股份制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非公有工业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1.4%、21.3%、19.5%。
从产品产量看,人造板产量增长38.2%,鲜、冷藏肉产量增长40.0%,水泥产量增长37.9%,饮料酒、塑料制品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产品产销率达到98.5%。
从企业盈利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52.5亿元,增长21.5%;企业营业利润达0.99亿元,增长18.2%;利润总额0.97亿元,增长15.5%。
(五)投资增速小幅波动,投资活力需提升
投资增速小幅波动。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但比1-8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4.3亿元,下降6.3%,比1-8月回升6.7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10.1亿元,增速为0,增速比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8.6亿元,下降3.9%,比1-8月回落1.0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一、二产业投资增速下滑,第三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投资下降34.6%,增速比1-8月提升1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0.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9%,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增长9.3%。
从项目规模看,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较快。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56.6%;5000万以下项目投资增速比1-8月提升0.2个百分点。
从行业投资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4.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120.8%,教育投资增长55.2%;从项目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8%;从项目个数看,全县施工项目196个,比1-8月增加9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68个,比1-8月增加9个;投产项目92个,比1-8月增加9个。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投资达13551万元,房地产投资额是1-8月的1.7倍;商品房施工面积达28.8万平方米,增长64.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增长74.8%;商品房销售面积1.1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0.52亿元。
(六)市场销售增势放缓,网络消费有回升
社消零增势回落。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拉大到0.4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贡献率达比1-8月回落0.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社消零增长比1-8月回落0.1个百分点。
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4亿元,增长12.1%,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2亿元,增长11.8%。城镇消费增速快于乡村0.3个百分点。
从消费形态看,住宿业收入增长最快,零售业收入增长较慢。住宿业收入0.7亿元,增长34.6%;餐饮业收入达5.7亿元,增长31.4%;批发业收入10.1亿元,增长10.5%;零售业收入35.1亿元,增长9.5%。
从企业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0.8亿元,同比增长1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40.4%,比1-8月提升0.3个百分点。
互联网销售有所回暖。前三季度,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达0.4亿元,增速比1-8月提升5.8个百分点。
(七)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存贷余额不断增加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提升9.39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1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6.9%,非税收收入增长17.73%。全县地方公共财政支出25.9亿元,增长17.3%,其中财政八项支出达21亿元,增长8.3%,增速比1-8月提升2.5个百分点。用于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其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48%、6.81%、12.44%、129.57%。
金融存贷款余额不断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全社会存款余额207.7亿元,增长12.7%,其中住户存款165.1亿元,增长10.64%;全社会贷款余额76.3亿元,增长36.73%,其中消费贷款增长34.86%。
(八)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倍差缩小
前三季度,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75元,增长9.6%,比GDP增速快1.5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24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9元,增长9.6%,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分别比GDP增速快0.6、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26,比上年同期缩小0.02,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三、需注意的问题
(一)工业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
一是与市增速差距仍较大,尽管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但仍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提档升级较慢。全县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比1-8月回落0.2、1.0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更新改造、提档升级较慢影响了企业复产,对工业增速保持快速增长不利。另一方面停产、关闭煤炭企业恢复生产困难,受企业关停影响,今年以来煤炭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负增长(前三季度煤炭行业增加值下降37.3%),也影响了全县工业增速。三是工业不稳定因素多。比如工业小升规培育进展滞后,目前没有1家工业企业培育成功;存在数据打架问题,工业生产与能源消耗、用电量、税收数据不匹配现象存在;平台基数大,存在4家停产企业,去年产值合计达4.1亿元,基数较大,拉低整体增速;全县工业企业中,在名录库中空壳、破产、关闭未经营而未退出“死亡”异常单位较多;对于引进的项目,存在项目签约不落地,落地不建设,建成不生产,生产不上规的情况;有部分企业名不符实(只有名称未经营)。四是全县工业增加值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仅24.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左右),增加值率偏低导致工业产出、附加值、综合效益较低,间接影响工业增加值增速。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全县工业保持高增速增长。五是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推进缓慢,按照开江府办发〔2017〕96号文件要求,工业企业本年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应达标39家企业,实达标8家,尚有31家未达标;三证合一难度大,按制度要求,会计与统计人员分设,要做到台账、统计、会计一致,难度系数大;部分企业基础资料缺失,台账管理不规范,经不起严格查阅,也影响企业数据。
(二)投资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困难重重
一是申报项目入库少。目前全县新入库项目83个,投资总额53.15亿元。其中,工业项目仅入15个,投资额8.32亿元。项目入库不够,库存严重不足,投资增长非常乏力。二是项目规模偏小。当前在库项目共196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今年新入库项目10个,整个五千万以上项目个数仅占项目总个数的10.2%。三是民间投资连续负增长。民间投资自去年以来一直处于负增长,前三季度,我县民间投资完成13.37亿元,同比下降12.7%;而民间投资仅占投资总量的22%,比重较1-8月下降0.2个百分点。尤其是民间投资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9.5、6.4、34.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下降态势对于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非常大。四是工业、技改投资下降。前三季度,全县工业投资完成10.1亿元,增速为0,与全年目标(20亿元)差9,9亿元,仅完成全年目标的50.5%;技改投资完成8.6亿元,下降3.9%,与全年目标(18亿元)差9.4亿元,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7.7%,工业、技改投资完成市定目标任务困难重重。五是投资入库面临新政策变化,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难度。
(三)城乡收入基础需要继续夯实
从目前部门、乡镇城乡收入方面工作来看,主要是基础不牢、重视不够。一是未引起基层重视,存在乡镇领导重视不够、辅助调查员责任心不强;二是记账户记账水平参差不齐,重视度也不高,经常漏记。也存在担心“露富”心理,特别是8月份,市调查队抽查到我县新宁镇穿心店村、广福镇兰家塝村两个调查点,发现问题较多。三是监督力度不够,业务指导需要加强,培训次数要增多。
(四)消费市场出现小幅回落
社消零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比1-8月回落0.7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开江县社消零企业限上占比在全市最低40.0%,由于限下企业现在按统一标准系数折算,因此影响了我县社消零增速。从城乡消费看,城镇、乡村社消零增速分别比1-8月回落0.5、1.6个百分点,城乡消费下滑也导致了社消零增速的下降;从主要行业看,除住宿业增速比1-8月提升19.8个百分点外,批发、零售、餐饮业增速均比1-8月回落0.6、0.5、1.9个百分点,行业发展不景气,也是全县社消零增速下降的一个原因。
(五)四上企业培育完成任务难度大
目前“个转企”已完成317家,完成目标任务的105.7%。但是全县“四上一新”企业培育工作进展缓慢,完成不理想。市政府下达我县2018年“小升规”目标任务15家(其中:工业4家、建筑业1家、商贸业4家、房地产业1家、服务业5家)。前三季度,全县“小升规”完成5家(其中:建筑业1家、商贸业4家),完成目标任务的33.3%,工业、房地产业、服务业“小升规”培育与目标任务差距大。
四、工作建议
前三季度全县经济保持了上半年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同时要注意到当前处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阵痛期,经济运行存在稳中有变、稳中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尤其是规上工业高增速难以长期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年初预期压力较大、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存在波动下滑、财政收入基础不稳、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下降、规上服务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等问题。下阶段,要进一步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按照“两个定位”,坚持“五条路径”,推进全面建成“五大重点”,实施新时代“五大工程”。把找差距、补短板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顺利实现年初主要预期目标。
(一)紧盯全年目标不动摇。各地部门要紧盯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认真对照年初目标,查找短板,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主要牵头部门,要对照政府下达目标,加强各自领域监测,找差距、补短板,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而部门间就要围绕目标,加强沟通协调,确保统计口径一致。
(二)加大项目入库迫在眉睫。一是库内项目储存不足是固定资产投资当前面临的根本问题,想要走出困境,狠抓项目入库是必经途径,尤其是加大民间投资和工业投资入库力度;二是项目入库仅有“11月初和12月初”这两次机会,时间紧迫;三是全面提速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投资基础,确保按进度完成投资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夯实工业基础。一是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同时加快推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二是不断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全力摸排现有规下企业,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资金扶持,进一步壮大企业总量;四是对停产整改企业,着力做好技改升级,争取早日复产;五是注意要素匹配,企业在报生产数据时要关注能源、电量、税收等相关数据;六是加强企业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尤其是各主管部门做好对企业的督导,确保数出有据;七是及时做好入库、退库。充分利用经普、年度审核,及时将符合条件企业纳入名录库;将停产、空壳企业有序退出,提升企业质量,有效规避风险。
(四)进一步加快四上企业培育。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四上一新”企业的培育,一是高度重视企业培育和入库,对现有企业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对新开业或新竣工投产企业要及时申报入统,进一步做大规上总量和规模。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为企业培育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资金、人才支撑环境,为企业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做好奖励政策落实落地,提高企业小升规积极性,同时对“小升规”的企业做好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小升规后发展难题。
(五)进一步夯实城乡调查户基础工作。一是乡镇要高度重视两项收入工作,要将任务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二是加强业务指导,强化业务培训。业务人员要按时到基层进行业务指导,使辅调员能全面、细致掌握辅导记账方法、账页编码、完善工作台账等工作,使记账户会记账、记好账。三是加大督查力度,建议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从每季度督查到每月督查一次,对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不重视、辅助调查员工作不力、样本点记账户记账敷衍了事等情况进行通报。而乡镇要定期对样本点记账户进行走访和督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