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江县打造“大美长岭岗 康养大梁山”旅游品牌的思考
来源:县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8-11-16
点击数:人次

近年来,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围绕“川东门户·水墨达州”整体形象定位,开江县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实际,致力于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大梁山得天独厚的原始风貌和盘歌文化,着力打造“大美长岭岗·康养大梁山”旅游品牌,使之成为开江县及周边最佳的“生态观光园、养生健身场、康养度假区”。2018年5月20日,开江县首届盘歌大会暨开江县首届大梁山驴友节在长岭镇山溪口村隆重举行,标志着开江县打造旅游品牌之旅正式开启。

一、打造大梁山旅游品牌的优势和潜力

(一)外部环境为打造大梁山旅游品牌带来了大好机遇

1、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效整合县域内的旅游资源、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为大梁山打造成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开放的亮点营造良好契机。

2、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谋求更佳质量效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生态振兴是前提。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农旅融合发展,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蓬勃发展的休闲农业和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建设健康养生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已是必然趋势。

4、康养产业的兴起。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环境。康养产业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打造“康养大梁山”已占天时地利。

5、实施特色经济强县行动的有利契机。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2018年县域经济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今年将重点建设现代农业、工业经济、生态文化旅游、服务业4类强县。在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方面,指出要建设一批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和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对打造大梁山旅游品牌是一个有利契机。

(二)内部环境在打造大梁山旅游品牌所具备的优势

1、优越的地理条件。大梁山位于原达州至万州古道的中心点,横跨万州、开州、梁平、开江三区一县。这里享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其山势险峻,海拔高度在900米至1200米左右。距开江县城43公里,距梁平城区38公里,距万州城区130公里,开江县长岭镇到万州余家镇的公路穿境而过,渝万高铁和南大梁高速公路拉近了大梁山与成都、重庆等大城市的距离。

2、丰富的自然资源。大梁山森林茂密,拥有森林面积达12万余亩,空气清新,富氧粒子含量高。自然环境优美,境内山奇水秀,风光旖旎,溪流潺潺、山花烂漫、云雾缭绕,可“冬看雪景春看花,秋享清凉夏避暑”。生态良好的田园风光、山清水秀的乡野村落、风格独具的老寨农家小院、绿色环保的高山生态园、风味独特的农家饮食。从资源看:休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将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无限的商机。

3、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委婉动听的民间盘歌:开江盘歌是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梁山是开江盘歌发源地。盘歌是开江县特有的民间求爱的山歌对唱形式,语言生动朴实,唱词通俗易懂,信手拈来便入口成歌;这里有红色革命文化:天星寨曾敬孙故居,是广福游击队的指挥(中心川东游击军的指挥部旧址),为川东红色革命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这里有感人肺腑的民间传说:天马头唐家院子,唐高两次割臂救父尽孝故事,感化了一代又一代人。

二、影响打造大梁山旅游新品牌的不利因素           

近几年来,开江县乡村旅游发展令人欣喜。随着农村道路、村民住房、旅游标识牌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部分自驾游客、骑行爱好者纷纷来到开江县,饱览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广大村民开农家乐,办民宿,销售农副产品,从服务旅游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打造“大美长岭岗·康养大梁山”旅游品牌,根据目前大梁山建设的现状,要成为成熟的旅游景点,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有以下不利因素影响:

(一)旅游发展氛围不浓。尽管我县早已提出文旅靓县的发展路径,但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认识模糊,对旅游产业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对旅游产业在我县经济中的拉动作用认识不到位,还没有在全县各行各业和全县人民中形成共识,全县全民发展旅游的气氛还不够浓,合力还不够大,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一些政策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从宏观上看,我县尚未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共识。

(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对大梁山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不够,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资金投入,但是在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与旅游产业实际发展需要相比仍显不足

,制约了大梁山旅游品牌的打造。

(三)整体推进力度不大。一是缺少高起点景点规划。景点缺乏系统规划,资金投入明显不足,目前没有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龙头景点、知名景点,用旅游专家的话说就是:“满天星星没有月亮”。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和塑造“灵魂”。一个没有文化灵魂的乡村,基础设施建得再好、风景再美,也只是空架子,也留不住长久的客源。二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从长岭镇到大梁山的薛家垭口全长8.768公里,路面为3.5米至4米宽的农村道路,盘山道路原标准低,弯多坡陡,一边是高岩坎,一边是崖,拓宽条件不理想。山下居民区多离公路比较近,矛盾纠纷多,根据地形要改造成4.5米至6.5米的旅游道路,工程量比较大,改造估算3000万元左右。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和功能不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游客咨询中心、交通停车场和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不足,旅游、交通标志不完善。功能配套不全,无法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要。

三、对打造“大美长岭岗·康养大梁山”旅游新品牌的几点建议

(一)汇聚全县力量支持打造。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5──2020)》的正式颁布实施,大众化旅游消费的时代已经到来,旅游业进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据统计,2017年,接待县外旅客295.2万人,增长23%。旅游总收入22.8亿元,增长23%。旅游作为一项绿色消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审时度势,坚定信心,营造合力,抢抓机遇,将大梁山打造成为统领我县第三产业、提升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的龙头产业。

(二)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高点规划。做好定位准确、产品优良的项目规划方案。旅游景区定位要做到“三个一”:唯一、第一和专一。既要有吃住行游购娱全常规产品体系,更要有核心景观和震撼性景观。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多样性旅游产品---除传统的红色文化游、山水观光游、历史古迹游等外,根据新时代人们不同层次和消费观念的需求,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主导,专项旅游为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打造全产业、全天候、全方位、全感官的差异化产品,不断提升特色文化产品集聚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特色化的旅游消费需求。

(三)大力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一是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15〕41 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扶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并结合我县实际,出台切实可行的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配套措施,在投资、金融、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加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向上争取力度。目前,在开江县2018—2022年道路建设规划中,已将长岭镇到薛家垭口景区的道路纳入规划,全长8.768公里,计划总投资3068.8万元,改建后路面为沥青路面,宽度4.5至6.5米,预计2019年开工建设。道路问题的解决为旅游景区的打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 以项目换资金;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环形便道的连通,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