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抗疫专辑 小口罩流淌着大爱心

来源:魅力开江     发布日期:2020-07-09     点击数: 人次

​小口罩流淌着大爱心

文/丁维生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侵吞湖北,并随着接踵而至的春节人流高峰席卷神州大地,举国上下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

排查!隔离!各地迅速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级应急响应,一场对武汉流入人员拉网式排查、地毯式搜索全面拉开!航空、轮渡、地铁、公交,城市、农村、城郊结合部随即回应,对有关人员的清理排查、隔离观察立即展开。

临近湖北恩施、宜昌,地处川渝交界处的开江县,火速建立县、乡、村、组四级疫情防控组织,1万余名党员干部见“疫”勇为,义无反顾成了疫情的“逆行者”,对武汉流入人员进行彻底清理排查,连同密切接触人员进行隔离观察。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和流动小喇叭,宣讲疫情防治知识,增强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口罩成了防疫工作人员的全部装备,走东家溜西家,上大街进小巷,农家院坝、城市社区、小区楼道、超市小店,都有他们的身影,宣传、登记、排查,一样都不落下;封街、封路、封门,杜绝互相走动;车站、码头、市场,实施重点监管。公安、武警、物管、志愿者、突击队、医务人员长期一线,坚守的坚守,巡逻的巡逻,排查的排查。

开江县侨联,一直是从我县走出去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留学生的“娘家”。为方便联系,我们早与自己的服务对象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并取了个简洁而温馨的名字——“开江侨胞之家”。这个平台,成了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留学生和国内亲人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我们经常给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留学生送去问候,也给他们在国内的父母、亲人嘘寒问暖,力所能及为他们在国内的亲友排忧解难,让他们安安心心在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我们成了他们名副其实的“娘家人”。

平常,有事没事在群里咋呼一声,自会有人接二连三跑出来,你插一句我补一语,聊些天南地北的东西,搞得热热闹闹的。逢年过节,无论谁在群里来一句问候或发一个红包,便会引发一连串祝福和红包,持续几天都不得消停。这些群,不仅成了我们开展工作交流心得的动态群,也成了我们释放压力增进友谊的纽带群,还成了我们联络感情促进和谐的联谊群。

正值春节,作为县侨联主席,我一边通过微信群向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留学生拜年,一边通报国内疫情和县里抗击疫情发生的新鲜事。同时,还将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和美国接连出现多起对戴口罩的华人、华侨、华裔冠以诬名进行人身攻击的案例给他们分享,叫他们注意防范。由于情况通报及时,五名侨胞、侨商终止回国行程,对我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我感到很欣慰。

岂料,疫情来势汹汹,远超“非典”和预期,快速攀升的病例数牵动14亿人民的心!至1月26日,感染者突破2000人,又一场“武汉保卫战”拉开了大幕!鲜红的党旗下,一支又一支医护救援队集结,从四面八方逆行驰援武汉,空气中弥漫着“不灭疫情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武汉医用物资告急!一罩难求!全国各地紧急调拨驰援武汉。各地医用物资奇缺!一罩难求!全国医用物资告急!

中国侨联、各地侨联倡议,发动侨界人士捐钱捐物支持祖国抗击疫情。祖国需要,我们出手!各国侨领、侨商、华人、华侨迅速行动,筹资出力,捐钱捐物,从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法国募集的口罩、体温计、防护服、消毒液等大包小包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源源不断发往武汉,发往中国各地,真的是“雪中送炭”。

庚即在微信群里发出募捐倡议,群里很快炸开了锅,说得最多是那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有强大的国,哪有幸福的家。捐钱捐物的信息一拨接一拨传来。

1月28日,从我县甘棠镇去越南的华人、达州市侨商会常务理事梁承见第一个报名,筹集20000个口罩捐赠达州。由于越南严控口罩出关,无法通关,多方联系协调无果,他毫不犹豫选择“人肉”运回,安排人由陆路从越南经柬埔寨,辗转千里送到达州市中心医院和通川区公安分局,接收单位领导万分激动,声音哽咽地说:“这份来自异国他乡的爱心弥足珍贵,不仅是我们的武器装备,更是我们战胜疫情的精神食粮,我们将永远铭记”。

1月29日,从我县八庙镇走出去的华人文辉涛(荣获2015年亚洲至尊夫人总冠军,是国际华裔太太形象大使)和丈夫林珠杰(马来西亚汇世通通信有限公司总裁,《中国人在海外》栏目组对其做过专访)积极动员并参与在马来西亚的中国企业家联合会,发起“希望行动”,募捐了价值200万元的医疗物资支援武汉抗击疫情,其中口罩33万只、N95口罩3箱、医用手套107箱等,由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负责免费运送,分发到金银潭、武昌、汉口等医院。同一天,从我县普安镇走出去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工作的胡彪、吴哲夫妇也积极发动当地华人华侨成立了“密西根后援团”,总共捐钱捐物124.6万元,先后分七批次直接发往湖北武汉。

1月31日,文辉涛、林朱杰夫妇向家乡开江捐赠医用手套20000套,红外线测温仪95只,现金1万元。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副县长杨爱轩得知情况,感动地说:“侨胞们身居海外,想方设法筹集的物资是我们抗击疫情的‘及时雨’,弥补了我们医疗物资短缺的不足,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歼灭战”。

2月1日,从我县普安镇去柬埔寨的侨商王成川,在他们的群里吼了一句“兄弟姊妹们,家乡疫情严重,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一句话,大家主动报名:唐昌建2000元,郎少文2000元,方中波2000元……他自己带头捐赠价值4万余元的口罩10600只。县卫健局局长阮德章捧着口罩,心里沉甸甸的,说:“我们都快揭不开锅了,这批口罩来得太及时了!”

2月8日,达州市侨兴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达州市侨商会副会长龚俊修向开江县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用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县委副书记王忠武紧紧握住老龚的手,感谢他为我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贡献、献爱心。

2月12日,我县新宁镇孙家沟村侨眷苏代峰、伍先志分别联系定居新加坡的女儿苏青和伍琴,向家乡捐赠N95口罩2000个、一次性口罩28400个、洗手液20件500瓶和现金10万元,共计30余万元。县政协副主席蒋朝均深情地说:“感谢侨胞心系家乡,为抗击疫情奉献大爱”!

据初步统计,截止目前,从开江走出去的侨胞累计捐赠钱物397.2 万元,其中,向武汉捐赠钱物 324.6 万元,向达州开江捐钱物72.6万余元。

各地一罩难求,一药难买,开江县也不例外。2月上旬,我一边密切关注疫情,一边随时掌握侨眷动态。当我得知几个常年生病、行走不便的老侨眷田仕固、吴成建、谭秀菊买不到口罩和感冒药时,冒着巨大风险想方设法人上托人为他们送去最为紧缺的口罩50只,还有10多份感冒药,缓解他们暂时的困难,他们十分感动。

由于我县个别流入人员故意隐瞒其居住武汉和密切接触武汉亲友的真实情况,导致全县新冠肺炎感染者飙升至10人,一下子排在了达州市七个县市区之首,其中两个家庭感染8人。特别是2月24日,在全市疫情普遍好转的情况下,我县再次爆出1名新增病例,且密切接触者达121人,又放出了一颗“卫星”,让全市人民刮目相看,给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极大压力,让人们原本紧绷的那根弦绷得更紧了,巴掌大的小县城,紧张的空气显得格外凝重。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殊情况,县侨联再次发出倡议,希望广大侨界人士携起手来,献计出力,捐钱捐物,为夺取疫情防控最后胜利贡献一份力量,得到了侨界人士积极响应和密切配合。20多名侨界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自告奋勇,奋战在一线执勤值守,6家侨资企业做好复产复工前期准备工作。马来西亚华人文辉涛女士再次主动联系县侨联,购买了1万多元的消毒水和价值4万元的医用口罩捐赠开江。2月28日,首批发到的消毒水直接送往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

由于县城人口密集,成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一线值守执勤工作人员、侨资企业复产复工和多数侨眷缺乏口罩的实际情况,根据捐赠人的意向,3月9日中午,我们收到了1万只口罩后,庚即组织人员将口罩送发下去。

首先,我们来到了防控任务最严重的县政府所在地淙城街道办事处峨城、金牛、橄榄、清河、建设、淙城、新安、滨河等8个社区,这里有数百名一线值守工作人员,一直在路口、小区和街巷蹲守巡逻,工作特别辛苦。驻守县城西大门的峨城社区党委书记孙小刚接过1000只口罩,欣喜地说:“感谢侨联,感谢海外侨胞,这批口罩来得太及时了,帮了我们一线工作人员的大忙”!

接着,又将口罩挨家挨户送发到40多户侨眷手中,其中不少侨眷,子女常年在海外,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我们送去的口罩,正好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家住淙城街道办建设社区、国家首批专家、原荷兰皇家飞利浦首席科学家、世界“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带头人、博士生导师、荷兰国籍华侨周国富家87岁的母亲余成秀感动地说:“多亏县侨联想得周到,解决了我们三五天出一次门,买东买西没有口罩的问题,这下,儿媳们在国外工作也放心了”!周国富教授得知情况后,非常感激,专门给县侨联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家住普安镇杨柳湾社区的66岁的吴成建,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大病初愈,两个女儿远嫁美国,家里留下两个老人,接到我们送去的口罩,禁不住双手颤抖,说:“疫病无情,侨联有爱,我们忘不了这份情”!话音刚落,非要塞给我们一小包他自家做的花生、芝麻糖不可。还说,这是他的一份心意,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们怎能拒绝,只好收下老吴的那份心意。家住普安镇鑫源社区的75岁的邓成碧,常年泡着个药罐子,其独子毕业于中科院,后留学美国,现在华盛顿环境保护局工作,老两口极为孤单,生活很不方便。见我们专程为他们送去口罩,老人禁不住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我们的手,颤颤巍巍地说:“感谢侨联,在口罩紧缺的关键时刻帮我们渡过了难关”。家住城北小区90岁的侨眷谭秀菊,儿子在法国巴黎定居30多年,接过我们送去的口罩,一向乐观的老人给我们唱起了《东方红》。家住新安社区的李柏萍,独女在英国剑桥市政府从事城市规划工作,听说我们给他们送口罩的消息后,高兴得不得了,早早在门边候着,接过我们送去的口罩,声音有些哽咽,连声说:“谢谢,谢谢,太感谢了”!家住滨河社区龙城一号的刘勤,家里有丈夫,女儿,还有年近90岁的父母,接过我们从小区栅栏里递过去的口罩,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直到我们走远,还在使劲向我们挥手。

接着,我们给奋战在一线的侨眷送发。滨河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庆祝,是县侨联常委,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干部,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连续50天多天没下火线,接过我们的口罩,几乎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就忙着组织外出务工人员体检、开具健康证明。在清河广场值守的城管执法局干部、侨眷文华北,连续坚守岗位50多天,接过我们送去的口罩,激动地说:“感谢侨联,我们有了这些口罩,心里更踏实了”!在普安镇九十坎社区路口担任志愿突击队员的县科协支部书记、县侨联兼职副主席王锐和县作协副主席陈自川接过口罩,说:“感谢侨联,在这么严重的疫情期间还挂念着侨眷侨属”。在县林业局家属院值守的突击队员侨眷王毅,在铁栅栏里面接过口罩,硬要和我们合影一张,还说,这张照片很有纪念意义,我们拗不过,只好隔着冰冷的铁栅栏,匆匆合了个影,我们知道,虽然铁栅栏很冷,但我们的心却滚烫着。在新宁镇圆井眼村巡逻执勤的侨眷王兴盛接过口罩说:“县侨联跑这么远的路来给我们送口罩,真的没想到,太感谢了”!

走完奋战在一线的侨眷,我们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赶往将要复产复工的侨资企业。车子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比邻重庆市梁平区文化镇的新街乡狮子庙村达州市侨商会理事单位、牛牛葡萄专业合作社,业主屈超恒急得焦头烂额,疫情固然厉害,可这季节不等人呐。老屈打算组织工人给葡萄盖膜、搭架,将几百亩美蛙养殖基地转型,正为口罩的事发愁呢,看到我们送去的口罩,就像见到了救星似的,高兴地说:“想不到,侨联竟然成了我肚子里的蛔虫,和我想到一块了,有了这批口罩,我明天就组织工人开工,把耽误的工期追回来,相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挥手告别老屈,我们又向广福镇进发。走过宽阔的省道、县道,七弯八拐进入窄窄的村道。一路走来,路上难得碰上一辆车,更难见到几个人。路边不时闪过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雪白的李花,粉红的桃花,开败的梨花,星星点点的映山红,还有那紫色的野花,随风吹过,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今年,庄稼和花儿的长势色彩丝毫不逊于往年,但是,它们像是遭人们遗忘了一般,被冷落在火辣的阳光里。幸亏一群蜜蜂一边嗡嗡嗡地唱着歌儿,一边不知疲倦的飞来窜去,和隔三岔五传来的几声鸡鸣和犬吠,映衬着这里的热闹。

钻沟过河来到万州、梁平、开江三县交界处峰峦叠嶂的黑天池脚下广福镇双河口村,一片绿油油的茶山映入眼帘,达州市侨商会理事单位、四川福龟茶叶有限公司就坐落在这里,其炒茶制茶的传统手工技艺2016年荣膺市级“非遗”项目,企业2018年获得第七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上千亩茶园躺在这依山傍河的地方,这里昼夜温差大,茶树长势良好,已泛出了新绿,在阳光照射下分外惹眼,那一株株低矮的茶树仿佛田地间漂浮的精灵,这一湾一坡的绿盘踞在那里,宛如一块突兀撞击视觉的画布,底色是深绿,在深绿的上面渲染着点点浅黄的嫩绿。眼下,正是采摘首次春茶的最佳时期,这些嫩芽正是炒制雀舌、毛峰、雪芽的上好材料,董事长唐斌和总经理丁昭亮正准备组织两三百人的队伍采摘春茶,也在为口罩的事想办法,接到我们的电话,两人特别开心,十分感动,说:“感谢海外侨胞文辉涛女士,感谢县侨联,给我们复产复工送来了‘及时雨’”!

一路风尘一路歌,真情付出有收获。伴着夕阳的余晖,我们匆忙往回赶,虽然有些人困马乏,但却毫无睡意。回想近两个月来,在疯狂肆虐的疫情面前,侨胞们为祖国和祖籍国奔走劳累,他们送来的不仅是金钱、口罩和简单的医疗物资,而是他们那一颗颗赤子般的心,那一片片为家乡和亲人的那份深情。我们侨联,作为侨胞、侨眷、侨企和留学生的“娘家人”,只是做了一点自己份内的事,压根儿没想到,一只只小小的口罩从他们那里漂洋过海“走”回来,又从我们手里“走”出去,走进社区、走进侨眷、走进侨企、走进千家万户,竟然引来了这么多人瞩目和感动,流淌着这么深的情和爱,温暖着这么多人的心,也温暖着这个特别的春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