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4号建议办理情况(A)的函
王晓波代表:
你在县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发展我县特色农业的建议》(第024号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我县基本情况
开江县位于四川东部、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1个街道办,是传统农业县和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素有“巴山小平原•川东小天府”之美誉。
开江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抓住镇村空间扩展、资源集中的有利条件,坚持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优势互补、和谐发展,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三产融合、强化科技服务、壮大经营主体,做强产业基地,推进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为加快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更优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一)实施主导产业提质工程。一是按照“河谷平坝稻田 ,丘陵山区果林 ”产业布局,在任市镇、甘棠镇、讲治镇3个乡镇巩固提升基地5万亩,新建基地1万亩,辐射带动长岭、广福等乡镇发展“稻田 ”2万亩,形成“稻田 ”综合种养大环线。二是依托永兴、回龙等乡镇的山区丘陵,将山丘坡地划分为100-200亩的若干效益单元,按照“以种定养”的原则,在永兴镇建设果林 肉牛养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1.5万亩,在回龙镇建设果林 生猪养殖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1万亩,配套建设生猪养殖基地2个,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上,形成“果林 ”种养循环大环线。三是试点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园区项目,建成以开江县任市镇与梁平区新盛镇合作示范园区1.5万亩。
(二)实施产业基地提升工程。坚持“旱涝保收、宜机作业”标准,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新建田间道路300余公里,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土肥沃”。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全县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
(三)实施初加工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围绕产业基地和园区,就地就近建设气调库、通风库、冷藏库、冷冻库、烘干线、烘干室、烘干房等处理设施设备,新建烘干冷链保鲜设施9处,农产品初加工率65%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产值比达到2.1∶1。
(四)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一是全县新型经营主体达到1799家,新培育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纳入名录库管理家庭农场1029家。二是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推进高素质农民线上线下培训和基地实训,对培训合格的予以评级颁证,对高素质农民缴纳养老保险予以适当补贴,2021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80人以上。
(五)实施科技服务提升工程。一是提升任市竹溪“稻田 ”专家大院和三清庙特色水产博士工作站功能,建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立网上技术推广交流平台。二是推进良种、良法、良制、良田、良机“五良”融合发展,培育“全程机械化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广无人机直播技术,在任市镇实施100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水稻无人机直播,依托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等,推进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三是编制全县数字农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信息化,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和智慧渔业平台全面投入运营,深化与京东集团合作,2021年新建京东农场优质大米示范展示田4个。
(六)品牌创建情况。开江县按照“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原则,依据国家、省级及行业标准要求,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等申报认证。成功发布“稻田 ”“果林 ”开江农产品地方公共品牌,开江县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中国橄榄油之乡、四川银杏之乡、四川省无公害粮油、水果、蔬菜产地,橄榄油生产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全县通过有机食品认证9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3个,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
(七)政策支持方面。综合运用贴息、担保、奖励、补贴、抵押等政策工具,最大限度撬动各类金融资本投入。成立农业担保公司,为涉农贷款提供担保业务。县财政设立乡村振兴贷款风险补偿金500万元、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500万元,农业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放大10倍进行融资。创新“政融保”“政担银企户”等金融产品,开发特色水禽、水产、蔬菜、苗木等保险产品,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助力。
二、农业农村发展方向
2021年,成功创建全国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全国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合作示范园区;2022年,力争稻渔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