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网络理政 / 提案议案 / 政协提案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县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005号提案办理情况(A)的函

来源: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2-06-20     点击数: 人次

​​县政协农业农村委员会:

你在县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举全县之力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第005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一、产业园基本情况

产业园于2018年启动实施,现涵盖讲治、甘棠、任市、长岭、广福5个乡镇67个村(社区),规划面积460平方公里,已建成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标准化稻渔基地7.6万亩,2021年园区综合产值达到50.3亿元,2019年、2020年分别成功创建为省四星级、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成功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政策支持方面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稻田 ”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土地保障、财政资金、金融保险、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优惠政策和支持举措。

一是用地保障方面。出台《开江县现代农业园区用地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确保产业园用地需求。二是资金支持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配套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整合各类资金,在项目、资金等方面向园区集中,每年整合资金5亿元以上。三是金融服务方面。出台《开江县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金融机构创新开发“虾蟹贷”。四是科技支撑方面。出台《开江县强化现代农业园区信息要素保障的实施方案》《开江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科技创新激励方案》。五是人才支撑方面。出台《开江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开江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八条措施》,鼓励本土从业人员通过院(校)县合作、基地师带徒、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二)组织管理方面

一是市县联动。出台了《达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攻坚行动方案》、《达州市支持开江县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市委副书记亲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园长,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全力推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二是创新“领导小组 园区管委会 田城集团 乡镇”产业园建设管理机制。成立园区管委会,作为县委县政府的正科级派出机构,配备人员编制10个。制定《开江县稻渔现代农业产业园运行管理规则(试行)》,明确了按照“园区建设一体推进、社会事务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领导小组 管委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 县属国有企业 乡镇”组织管理运营体系。

(三)三产融合方面

1.一产。开江是省粮食生产重点县、优质稻发展重点县,获评中国西部鱼米之乡(虾蟹之都)和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2021年,水稻种植面积15.9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50%,主要种植宜香优4245、宜香优2115、野香优油丝、神农优446等优质水稻,年产水稻7.95万吨,水稻年产值12.7亿元。建成稻渔综合种养基地7.6万亩,年产虾、蟹1140万斤,亩产值达1.2万元。

2.二产。产业园属于川渝东北现代农业统筹发展示范区,汇聚了开江县鑫谷粮油购销有限公司、开江民生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水稻、虾蟹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加工业产值与种植养殖业产值的比例达3.07︰1。

3.三产。已建成“稻渔之窗”微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李家大院、二十四节气等景区景点,常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田米水乡”AAAA级景区、“乡愁记忆”省级度假区、“川东粮仓”工业旅游区和“川东红源”山地游击体验旅游区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正在规划建设。

(四)科技应用方面

1.“全程化”机械装备先进产业园内配备联合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2500台(套),建有水稻耕种收产后处理一体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全域推广“良种、良发、良制、良机、良田”五良融合,建成五良融合示范基地200亩。

2.“数字化”加速升级产业链条一是启动建设4个京东数字农场,建立了农场“谷语”智能化管理系统。二是建成数字农业信息平台、智慧农业管理中心,开展“智慧农业 京东农场”的农产品零售业务。三是整合“供销e家”电商平台、“勤丰直播闪购”农产品平台和益农信息社,大力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建成30余个物联网实验示范基地,配套物流中转站5个、乡村服务网点55个、网店120家,快递网点遍布各个行政村。

3.“全方位”技术集成支撑有力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等5个科研院校开展合作。设立科技研发基金3000万元,组建“稻田 ”产业研究中心、水稻水产科研中心、专家大院、院士博士工作站各1个。引进黄勇、上海海洋大学马旭洲教授、重庆市农科院李贤勇研究员等高端人才11名作为科研中心的首席专家及技术顾问,组织开展《有机高钙米种植“投入品”研究》《开江县稻虾(蟹、鱼)连共作水稻品种筛选》《开江县水稻和水产茬口衔接的研究》《水稻无人机直播技术启用研究》等9个课题研究,破解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与四川天傲恒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特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联合制定出台有机高钙米、酵素大米等水稻种植技术标准,产业园科技贡献率达75%。

三、下步工作计划

关于你提出的五点建议,我们将认真开展相关工作,切实抓好落实,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从以下七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实施基地高效化行动

一是到2022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4万亩。二是按照“稻田改造一批、基础设施升级一批,高标准新建一批”的思路,以50-200亩为1个生产效益单元,通过田间土地平整、土壤培肥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新建标准化“稻田 ”种养基地。三是完成园区25.4公里道路环线建设工作;讲治镇伍家寨村至甘棠镇转洞桥村建设产业环线道路18.6公里。

(二)实施产业融合化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主导产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稻谷烘干、分选、仓储设施设备建设,在讲治镇等重点乡镇建设烘干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稻谷低温冷藏库;重点支持水产品低温暂养、保鲜冷冻、清洗分割、分拣包装等初级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实现生产减损增效。到2022年,园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超过3.08:1。

二是依托田镇、田院、田居、田景、田品“五田”资源,做强园区秀美田园景观,发展“田景”“田品”休闲体验游,培育“田院”“田居”农耕研读新业态,丰富“田镇”乡村节庆活动,重点建设乡愁记忆旅游度假区、开江粮仓工业研学区、田米水乡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

(三)实施主体专业化培育行动

一是培育和扶持具备市场经营能力和资金实力的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示范性经营主体创建活动,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到2022年,加快建设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枢纽、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稻田 ”产业化联合体1个。到2022年,入园“稻田 ”生产经营企业305家,从事“稻田 ”产业的合作社120家、家庭农场185家。

二是对接园区“稻田 ”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需求,建设集专家咨询、农化服务、农机机械维修、农资供应、技术培新、展示展销、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中心1个。搭建土地托管平台、农村电商平台、数字农业平台等服务平台。与四川省农科院、上海海洋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深度合作,引进实力强的农业服务企业,整合新型职业农民、乡镇涉农技术人员等人才组建为农服务专业团队。

(四)实施绿色种养化行动

一是按照用地养地相结合、《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的有关要求,严格控制沟坑占比不超过总种养面积的10%,积极探索丘陵梯田综合种养新模式。保护和恢复乡村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积极开展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力。开展11公里新盛河河道综合治理。

二是加强肥料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建设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基地5万亩;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田间监测网点,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购置自动虫情测报防控灯5台,提高病虫监测预报水平,生物农药防控覆盖5万亩。到2024年产业园水稻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3%以上。

(五)加强“开江田品”品牌营销

一是与四川省农科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合作,制定有机高钙稻米种植标准、虾蟹生态养殖标准、加工标准、流通标准和质量安全标准,构建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传推广和使用指导,编制标准化生产简明操作手册,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示范指导,带动农业全面进行标准化生产。

二是积极参加“惠民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行动,加大对开江区域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加强开江贡米、有机高钙米、巴蜀香米、稻蛙香米等企业品牌宣传推介与培育保护。创建绿色有机产品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快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到2024年,绿色、有机水稻认证面积争取达到15.2万亩。

(六)完善管理运行体系

1.组织架构。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完善由“领导小组 园区管理委员会 专家咨询委员会 田城集团”组成的产业园组织管理架构。

2.运行机制。产业园采取“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多模式运营、多元化开发”的运行模式,使企业成为园区建设与管理的主体,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运行格局。

(七)健全政策支撑体系

1.村集体经济扶持政策

县委县政府出台《开江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推行财政支农资金变股金,将各级财政到村的产业园发展建设项目资金,在符合政策要求、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均量化为村集体持有的资金,交由村集体或通过民主、公开方式选择村集体领办、创办、参股的合作社等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实施,按合同约定获得收益分红。并明确资金使用原则、资金分配方案和资金监管方案。

2.财政投入政策

一是将产业园发展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以上的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贷款的贴息、先进单位的奖励和招商引资活动等。二是持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种粮大户补贴等惠农政策,加大对开展大豆种植的经营主体补贴力度。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企业、组织及个人参与园区建设。

3.土地保障政策

一是充分利用开江县为四川省县域集成改革试点县之一的政策优势,结合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盘活土地资源。二是认真执行国务院有关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农村三产融合等用地政策,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保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4.金融支持政策

一是设立企业应急转贷基金,专门支持园区企业用于应急生产资金周转。打造“供应链”金融,推进资本要素向园区集聚。二是设立“乡村振兴风险基金”,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等用于产业发展的贷款贴息。三是探索设立园区主导产业价格保险,进一步分担农业收益风险。将水稻产业、虾蟹产业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范围,由保险、财政、金融、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制定参保方案,明确参保种类、数量、保费和保额。

5.人才支撑政策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育改革,整合就业、职业教育等资源,建立产学研用和旅学研学实践基地,创新高素质农民培训模式,不断提高园区劳动者就业技能。二是组建人才服务团助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选派管理、技术、运营人才到园区开展工作。

6.“双创”支持政策

一是开江县开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200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园主导产业发展、品牌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应急转贷等方面资金支持。二是在产业园建设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孵化基地,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到产业园创新创业。产业园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手续,落实财政贴息、抵押担保、涉农信贷投放等政策,开放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落实用地用电支持等政策,支持创业者发展壮大。

7.品牌扶持政策

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申请绿色、有机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登记,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认证费用给予补助。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分别一次性奖励60万元、20万元;首次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不含转换期)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首次获得四川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8万元。支持经营主体创建水稻产业示范家庭农场,首次评定为县、市、省、部级示范家庭农场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0.2万元、1万元、3万元、5万元。

最后,再次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大力支持!

 

 

                     开江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