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治镇宝石社区:聚力人居环境整治 刷新乡村振兴颜值
近年来,讲治镇宝石社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以宣传促落实,以实干要效果,以督查保常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确保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新样板。
一、宣传实干造氛围。社区“两委”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入户走访、公示栏、LED显示屏、横幅、微信群、QQ群等“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发放学习宣传资料2000余份,组织召开院坝会、居民小组会等100余次,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主动做人居环境整治的“保洁员”“劝导员”“监督员”。出台新的“居民公约”,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管理模式与居民民主自治相结合,分阶段、分步骤有序解决村内垃圾乱扔、物品乱摆、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问题,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合力推进银杏、柑橘产业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达到整改一个,解决一类,消除一片的效果,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人居环境整治氛围。
二、示范带动强整治。为确保整治成效,宝石社区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强化示范带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一是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多次组织“两委”班子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关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并通报各居民小组工作开展情况,研究讨论工作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共商解决办法,确保压力层层传达,责任层层落实。同时,统筹20余名党员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伍,负责辖区内环境卫生整治及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8000余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硬化产业路、便民路、通村路17公里,建设污水管网7公里,治理河道1公里,升级改造社区自来水管网4公里。同时,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项目资金1.1亿元,新建安置房344套,配套综合农贸市场,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是抓实面源污染防治。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在水源地保护区内实行清洁种植,大力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绿色高效技术,全面调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合理规划布局畜禽养殖业,科学划定禁养区,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截至目前,关闭库区周边各类养殖户20余家。四是开展环境集中整治。设立每周五为“全民清洁日”,开展“场镇集中整治攻坚行动”“全民清洁周”等活动,动员全体居民进行室内室外、房前屋后卫生大整治,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开展亮路肩、通水沟行动,清理公共区域垃圾、杂物、乱堆乱码、有色围挡等。全年发动500余人次参与公共区域卫生整治、房前屋后堆码清理、清扫道路疏通沟渠等活动,先后清理道路10余公里,整治环境问题100余个,清理垃圾700余吨。
三、落实机制抓长效。针对环境治理易反弹问题,该社区坚持从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功夫,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一是健全监管机制。制定《宝石社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出台《宝石社区保洁员管理制度》,建立“周巡查、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督查机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党员等组成督查组,采取走街串巷入户现场督点的方式,督导辖区内人居环境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干净、清爽。全年共组织开展常态化检查巡查50余次。二是完善居民自治制度。以居民公约为抓手,在充分征求辖区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社区书记牵头,按照法定程序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将人居环境整治、环境保护等纳入自治范围,将环境综合整治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融入居民心里,营造全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三是建强整治队伍。选聘20名责任心强、环保意识高的人员担任保洁员,明确责任区域,保洁内容标准,统一对辖区内主干道、河流沿线进行垃圾清扫、转运,对责任区域住户及公共区域随意倾倒、乱堆乱码等影响人居环境突出问题进行常态监督,主巷道垃圾实现日产日清,形成“常巡查、快清运、回头看”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整治常态化、精细化、规范化,实现人居环境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