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棠镇:建立垃圾清运体系 扮靓乡村振兴容颜
甘棠镇位于开江县南部“稻田+”农旅融合发展片区,以民俗旅游文化和孝文化著称,是全国闻名的“火龙之乡”“豆笋之乡”,幅员面积92.7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106个村(居)民小组,总户籍人口5.3万人、常住人口3.1万人。近年来,甘棠镇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聚焦垃圾转运模式、付费管理、机制建立三个方面,提升垃圾清运服务水平,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具有甘棠特色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创新垃圾转运模式,让垃圾“运”得高效
根据政府管理、企业运营的垃圾转运思路,创新“集体经济+生活垃圾”转运模式,以甘棠社区集体经济名义成立“四川超琪瑞劳务有限公司”,负责全镇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工作,其他12个村以集体资金入股分红的模式入股“四川超琪瑞劳务有限公司”,配备垃圾压缩车1辆、清运货车1辆、手推车17辆,日均转运生活垃圾19吨,实现了“在攻克农村生活垃圾转运难题的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实行垃圾付费管理,让环卫“干”得舒心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改革,在甘棠社区、严家社区先行先试,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按照80元/年—600元/年收费幅度,分门别类合理确定普通住户、低收入群体、门店商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等垃圾处理服务费收取价格。制定《环境卫生费管理使用办法》,将收取资金用于环卫设施购置、环卫工人工资以及节日慰问等方面,通过变政府买单为农户付费的方式,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
三、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让模式“管”得长久
制定环卫保洁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落实保洁公司目标考核制度,实行镇对村、群众对村以及村对劳务保洁公司监督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将镇域划分为13个管理网格,村(社区)书记任网格长、社长任网格员。设立环境问题举报热线电话,第一时间收集垃圾清扫不到位、清运不及时等问题,同步反馈至劳务保洁公司督促整改。加大考评奖惩力度,倒逼责任落实,确保环境整治真正成为一项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