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政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0〕48号)、《四川省财政厅 四川省商务厅 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通知》(川财建〔2020〕67号)和《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关于印发〈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加快我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在全县农村的推广运用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提升电商扶贫成效,利用电子商务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探索将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纳入农村电商发展链条,克服疫情影响,推动农村商贸流通数字化改造,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提升农村消费品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切实做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现结合开江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二、工作目标
(一)项目目标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形成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畅通、线上线下融合、涉农商品和服务消费双升级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和现代农村市场体系。打通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建设开江县数字物流产业园、整合乡镇物流配送服务,缓解物流配送瓶颈制约;建立健全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开江县电商产业营运中心1个、产业直播基地3个,引领电子商务在全县大范围推广和应用,促进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完善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构建开江县网销产品供应链体系及营销体系,搭建开江县互联网品牌矩阵,搞活农产品流通、工业品下行;实现电商培训不低于5000人次,增值培训不低于500人次,通过培训,增值培训转化率不低于40%,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最终形成我县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二)效益预估
培育年网络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电商品牌5个,力争“稻田+”、“果林+”年网络销售额超1亿元,力争3年内改变县域电商逆差情况。电商服务辐射行政村比例达100%,电商带动农民特别是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增收成效明显。力争全县农村网络零售额、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0%以上,且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
三、基本原则
围绕开江县委、县政府的重点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筹推进、创新发展,有序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和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引进大平台电商孵化带动本地各类企业,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与创新,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开江县电商生态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积极探索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支撑体系,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突出产业资源特色,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电商产业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强化服务、搭建平台,加强示范引导,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电商、商贸、物流、金融、供销、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
(二)统筹规划,创新发展
将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构建现代农村市场体系的重要引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加强规划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创新农村商业模式为重点,推动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打造农村商贸流通新型业态,提升农村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结合农村经济基础、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充分发挥开江县产业优势,因地制宜,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坚持精细化开发,差异化、错位化发展,促进产业聚集,探索具有地方特色及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电子商务进农村发展路径和模式。
(四)以点带面,重点突破
充分发挥综合示范工作的引领带动作用,克服疫情影响,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健全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立完善物流配送机制、加强品牌培育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先行先试、重点突破,推动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四、具体内容
项目计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二期安排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一)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建设
1.开江县数字物流产业园
建设内容:借助万达开统筹发展契机,充分发挥我县作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中核心区的优势地理环境,建设2000平方米左右的开江县数字物流产业园1个,购置或整合物流车辆、装卸分拣设备、智能监控设备等,建设完善农村共配体系,逐步推动农村物流“统仓共配”,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引导县内快递企业入驻,实现全县快递业务集中分拣、统一配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融入配送体系,服务范围辐射达州主城区、开州、宣汉县等周边区县;建设或整合冷藏冷冻仓储设施、冷链配送车辆,提升冷链物流储运能力,吸引周边区县冷链中转业务,服务范围辐射周边区县;建立共享微仓一个,配置标准化打包、封装、打单等设施设备,满足小规模网商的仓储、打包需求;开发开江县智能化共享物流信息系统,对共享物流快递资源进行智能调配,逐步推进快递、物流、商贸等企业“统仓共配”;规划3-5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配送路线,依托开江县智能化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沿线农村物流中转站、村委电商服务代理人等资源,提高城乡快递物流流通效率,降低农村居民消费成本,逐步实现智能、高效的开江县农村物流三级智慧共配体系。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0万元。
2.乡村物流配送中转站建设
建设内容:依托便民服务超市、原有乡镇电商服务站、原有乡镇快递代理点等资源,提升建设12个乡镇级快递物流配送中转站,购置或整合物流车辆、装卸分拣设备、智能监控设备等,开展农村快递物流上承下达,实现县到村的快递物流3天以内送达。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0万元。
(二)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县级电商产业营运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优先选取县内闲置国有资产,建设1500平方米左右的开江县电商产业营运中心,包括运营服务区、培训区、电商孵化区、农产品020展销区、客户接待区等功能分区,重点建设集展示展销、电商交易、企业培育、品牌打造、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电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电商集聚区,建成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承接政府外延职能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形成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企对接、产业联合协作的公共服务场所。通过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服务模式,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个人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0万元。
2.电子商务数据统计体系
建设内容:建立开江县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对全县电商交易、物流流通、产业发展等数据进行科学抓取、分析、展示,建立数字化数据统计系统,实现全部数据智能化处理、自动化更新,打通市场、企业、农户、农产品信息通道,收集形成品种、数量、价格和地区分布等产销基础数据,为农村产品产销精准对接、县域产业政策制定、产业结构优化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
3.乡村电商服务网络建设
建设内容:结合县域产业分布情况,择优选择3个以上具有产业优势的乡镇或行政村建设电商直播基地,配置相关直播设施设备,培育不少于1名网络主播,带动就近优势产业网络销售;结合县域产业分布情况,择优选择3个以上产业集聚行政村,合理选址,建设村级电商产业服务示范基地,配置相关设施设备,重点培育电商经营主体,实现区域内优势产业的上线销售及网销品牌打造;在未建设村级电商产业服务示范基地的行政村设电商服务管理员1名,针对管理员重点开展电商便民服务培训、产品线上销售基础能力培训,实现电商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广应用“智慧乡村”APP,收集产销基础数据。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0万元。
4.网货供应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结合开江产业实际,通过精准筛选,从产品形态、包装形式、运输仓储条件、相关业务流程等方面,针对特色水产、优质大米、优质水果等不低于5款重点产品进行网货标准制定、应用及网络零售;以标准化、市场化、可追溯为要求,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对“稻田+”系列产品(大米、鸭、虾、蟹等)、“果林+”系列产品(油橄榄、优质水果等)及其他网销产品开展品控标准体系建设,从源头上抓起,实现“一品一码”,建立“品质分级化、包装标准化、产品编码化”为主的标准体系。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70万元。
5.特色产品营销渠道建设
建设内容:在京东、天猫、抖音等大平台建设开江特色产品营销店5个;对接主流电商平台和新零售,对3个以上的产品进行产地直采,实现原产地直供;组建不低于50人的农特产品网销联盟,搭建产品分销供应链,推动本地生产主体与线上分销者建立分销对接。开展线上线下营销活动,策划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包括合作平台对接、举办线上线下节事活动、组织召开线上线下会议活动、线上直播活动、图文短视频大赛等。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70万元。
6.互联网品牌矩阵搭建
建设内容:科学制定地方品牌培育建设发展计划,从定位、形象、架构、传播与推广等方面,打造一批特色产品品牌新标杆,形成1+N品牌发展格局。建设1个区域共有品牌,构建品牌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品牌发展模式,培育N类特色产品及旅游资源产品品牌,对接省内各类媒体、公众微信号等对电商品牌进行推广宣传,结合高速路服务区、广告展示架等同步宣传,提高本地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产品销售。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30万元。
(三)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
1.农村商贸流通主体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设内容:推进现代化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连锁超市、零售网点等农村商贸流通主体与电商平台、电商企业等资源对接,培育不低于4家传统商贸流通主体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70万元。
2.农村“智慧商超”打造
建设内容:结合县域实际,重点选择不低于3家企业下沉乡镇打造“智慧商超”,打通线上下单渠道,下沉供应链,开展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直供直销等业务,建立完善的场镇小范围配送服务体系,实现乡镇传统商超送货入户。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
(四)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建设
1.电商应用人才培育
建设内容:1.电商应用人才培育。建设内容:对县级政府部门、农村基层干部、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等相关人员开展电子商务普及培训;对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及电商直播基地的电商经营主体开展专题培训,围绕农特产品上行相关的网店开设、产品上传、营销策划、宣传推广、图片设计制作等进行实操培训;整合当地直播平台资源,对农村双创人才、电商创业人员可进行直播带货专项培训。对所有受训人员提供跟踪服务,力争满意度达到95%。项目实施期内共开展电商培训不低于5000人次,其中普及培训不低于4000人次,其他增值培训不低于1000人次,通过培训,增值培训转化率不低于40%。
建设期限:2021年5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一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
(五)农村电商产业奖励扶持项目
1.农村电商产业奖励扶持项目
建设内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通过互联网销售开江县特色产品,开展特色产品认证及检测,通过电商带动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增收明显的优秀企业、优秀创业者、优秀站点等进行奖励。具体奖补办法另行制定公示。
建设期限:2021年1月—2022年12月
资金安排:二期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0万元。
五、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开江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商务局。全面负责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组织管理与服务工作;切实增强工作力量及工作经费保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政策,促进通信、金融与农村流通信息化、电子商务互相支持、协同发展。在资金、土地、税收、金融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持,确保示范工作取得实效,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三)营造发展氛围。积极开展涉农电子商务知识和技术普及,形成全民共识、农民参与、企业带动的良好氛围。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设置大型宣传牌,利用开江县门户网、开江发布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组织参加各种展销会、博览会、论坛会等宣传活动,努力扩大开江县涉农电子商务的影响力。
(四)严格督查考核。建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目标绩效考核机制,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限,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督查督办,确保示范项目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信息公开和报送。在所有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显著位置标识“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字样;在开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建立公示机制,全面、及时、准确、集中公开综合示范方案、项目内容、资金安排、决策过程等信息。完成与商务部农村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对接,按时报送项目进展、资金拨付等材料。由县商务局总结项目亮点,并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对典型做法和重点企业进行跟踪,形成文字材料,定期上报上级主管单位。
附件:1.四川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汇总表
2.开江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专项
资金管理办法
如有异议请以实名书面形式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受理单位:开江县商务局
办公室电话:0818—8227980
地址:开江县淙城街107号 邮编:636250
县纪委监委驻市监局纪检监察组
电话:0818-8201051
地址:开江县新宁镇橄榄大道市场监督管理局底楼纪检查组办公室
邮编:636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