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51号提案的答复函(B)
杨梅委员:
你在政协开江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如何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第51号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国学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县深化“四+X”德育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各中小学校要开展“学国学、诵经典、强底蕴、扬传统”国学教育活动,通过全面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广泛接触、了解和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提高中小学生母语水平,增强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主要作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国学经典进学校、进课堂”活动的协调、检查,定期组织交流和相关研讨活动。各中小学均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组织协调活动的实施。
二、强化队伍建设
各学校建立由语文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的主力军,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等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校实际的师资队伍,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互相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活动的师资水平。
三、营造良好氛围。
各中小学校开辟传统文化走廊、学习园地、专栏、专刊、网站、网页等阵地。将《论语》、《孟子》、《大学》、《弟子规》等经典文化,以文字、图画、浮雕等形式设置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寝室等地,并在绿地、花坛等显要位置设置小型经典语录广告牌,让师生们触目可及,在休闲娱乐之余,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师生的文化修养。同时,充分利用教室室内墙壁、黑板报、学生课桌的空间精心布置,或通过童谣、画册、民间故事、卡通、歌舞等形式,不断扩大经典内容的吸引力和覆盖面,将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展现在全体师生面前,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使之得到熏陶感染。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站、宣传栏、文化长廊、校园电视台以及校报校刊等媒介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各学校定期不定期报送“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信息,及时将好的做法和经验报送至县教科局青少年活动中心。
四、着力开展各项活动,推进经典诵读教育
1.开展“品书香 学国学”活动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历史、德育、书法等课程中融入并强化经典诵读、书写、讲解内容。扎实开展读书节、推普周、国学经典图书推荐阅读活动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在学校营造“学经典、诵经典、爱经典”的良好氛围。
2.开展“读美文 诵经典”活动
扎实开展“读千古美文,诵国学经典”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采取“学”、“读”、“看”、“写”、“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各中小学将经典诵读纳入课程体系,每学期制定诵读计划,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各年级开展不同的国学教学内容,推进诵读活动的制度化,合理安排诵读课和以诵读为主题的班队会,鼓励学生课余时间自由诵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校内向校外延伸。
3.开展“演经典 展经典”活动
广泛开展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诵读活动。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举行国学经典故事情景剧展演活动。借助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等载体,围绕孝父母、守诚信、善待人、好学习等话题,以诗文朗诵、快板、课本剧、美文说唱等新颖活泼的形式,把《弟子规》、《论语》、《礼记》、《孝经》等经典美文表现出来。
十分感谢您对“国学经典进课堂”方面提出的宝贵意见,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努力,将国学经典进学校、进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借助“名优教师”、中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省市语文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等力量,组建一批“国学经典进课堂”精英教师队伍。二是精心打造“国学经典进课堂”精品课例,进一步推进“国学经典进课堂”教学规范化、常态化。三是积极开展创建示范学校活动,持续开展“学国学、诵经典、强底蕴、扬传统”系列国学教育活动,充分挖掘、培育、推介一批先进典型,大力表彰在打造“四+X”德育平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形成先进经验的学校,达到典型引路、推广经验、促进创建的目的。
最后,在次感谢你对开江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
联系人:青少年活动中心 张正勇 电话:8235811
开江县教科局
2018年6月22日